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人物 >

胡万彪:为家乡父老做点事

2022-06-08 08:23:55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采访报道之二

  胡万彪,一名县区级医院的普通医生,继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后,2020年再获殊荣,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多年来,胡万彪孜孜不倦地研习医术,以医者仁心服务患者,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他是一名普通医生,也是这个时代最光荣的劳动者代表,他凭借卓越的劳动创造力、忘我的拼搏奉献精神,成为时代当之无愧的榜样。

  ▲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红会骨科医院名誉院长 胡万彪

  苦练医术 创办医院

  60岁的胡万彪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就看着父亲治病救人、服务乡邻。正是受家人的影响,胡万彪挚爱医生这一职业,立志救死扶伤。

  1982年,20岁的胡万彪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当时的横山县(今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医院。那时的横山,“老、边、穷”,缺医少药。胡万彪一边工作实践,一边学习医术,在10多年时间里先后进修了8次。

  凭着一股子执着和坚定,胡万彪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医生。

  1996年,年仅34岁的胡万彪就攻破腰椎间盘症伴椎管狭窄必用手术治疗的禁区。凭借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技,不到40岁的胡万彪就担任了横山县医院业务副院长、外科主任、骨科主任。

  不少医院欲以高薪延聘,然而,胡万彪说:“家乡的人民养育和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医生,眼睁睁看着父老乡亲因缺医少药而致贫却无能为力,我万分难过。我要留在家乡,解决疾病给乡亲们造成的痛苦。”

  2005年,胡万彪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停薪留职,创办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红会骨科医院。

  胡万彪多方筹资、广纳贤才,把红会医院建成了当时全市唯一的骨外科专科医院,并创建了全市首家腰椎间盘突出症专科。他深知群众就医难,建院伊始,就立下办院宗旨:发扬医者仁心的医德医风,创建利民惠民平价医院。

  诚信行医,红会医院发展迅速,从起初的10余张床位、几名医生,发展到今天的200多张床位、210名医务工作者的综合性非营利性二级医院。

  在院长胡万彪带领下,红会医院开展大中型手术1万多台,抢救急危重患者2000多例,救治住院患者7万多名,还与西安市红会医院、四军医大唐都医院成为技术协作医院,让横山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2015年,红会医院成立了以胡万彪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胡万彪亲自带领6名骨科业务骨干,进行新技术、新项目研究,2016年被榆林市总工会验收挂牌并予以奖励。

  凡人善举 捐资助学

  横山严重缺乏医疗人才,胡万彪深知,只有多培养横山本地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并很快付诸行动:每年资助一批医学类本科贫困大学生,为家乡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


  2006年至今,胡万彪连续16年资助报考医学类的贫困大学生315人,资助金额250多万元,其中博士生、研究生34名。

  胡万彪常说:“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心愿。”

  横山区响水镇杨兴庄村焦家洼自然村是个贫困村,30多户人家散落在沟壑间。2011年,胡万彪出资30多万元,为乡亲们集中连片开垦出50多亩土地,用于耕种和移民。了解到村民出行的便桥很危险,胡万彪又出资70多万元,建起一座长40米、宽5米的石桥。桥通了,乡亲们出行的路畅了。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胡万彪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拿出300多万元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修宽幅梯田、种药材、栽果树、修蓄水池、养猪。一位村民说:“万彪为我们发展起这么挣钱的产业,让我们拔了穷根,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为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题,胡万彪再次协调医院,为贫困村60岁以上老年人、计划生育失独困难户、劳模等免费发放总计260多万元的健康体检卡;累计为3000多名特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300多万元、下乡义诊100多次,赠药30多万元,受益群众9万多人。

  抗击疫情 站在一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胡万彪与红会医院的35名党员医务人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并向医院党总支递交了请战书,共同战“疫”。

  那段日子里,胡万彪带领红会医院所有医务人员投身抗击疫情行动,为环卫工人、公安干警捐款捐物,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如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就医安全,如何为企业复产复工提供医疗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常态化运行,成为红会医院的工作重心。

  魏墙煤矿是横山区当时唯一首批复产复工的煤炭企业,胡万彪组织了50名志愿者,为参加复产复工的近700名工人宣传自我防护知识,并协助矿区医务人员进行疫情排查。他带领大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只为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企业早日恢复生产。

  为帮助更多企业顺利复产复工,胡万彪他们先后为横山区12家煤矿企业的3500多名外地返岗工人进行体检,确保工人有序返岗。(朱浩铨 本报记者于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