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一体化长期以讹传讹,坊间流传为西安(长安)咸阳两大古都的一体化,实际是误读了,阻碍了西咸行政一体化。我国原来确定的是六大古都,后来扩大到八大古都,现在又扩大到十大古都,其中河南占了四个: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但不管怎么扩大,学术界在陕西只认定了一个古都,就是西安,从来没有把现在的咸阳认定为古都。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周、秦、汉、隋、唐的建都地,其中包括秦。现在的咸阳是“千年古渡”,不是“千年古都”,实际西安才是古都“咸阳”,咸阳不是古都“咸阳”。咸阳市名不符实,我们不能望文生意,把名字当成实际。
秦国的都城原来在雍城(今凤翔),后来迁到栎阳(今阎良武屯),商鞅变法是在栎阳发生的。商鞅变法秦孝公把秦的都城迁到了九嵕山之南渭河以北俱阳的咸阳,但此时的咸阳和雍城、栎阳一样还是诸侯之城。自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就开始向渭河南岸发展,秦咸阳地跨渭河南北。秦王坐章台,蔺相如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的章台宫,也就是后来汉的未央宫前殿,秦的兴乐宫就是后来汉的长乐宫。秦始皇统一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政治中心已经转移到渭河南岸了。“始皇以为先王之宫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关中记》说:“孝公都咸阳,今渭城是也,在渭北。始皇都咸阳,今城南南城也。”(《史记•高祖本纪》注引)我们应当把“秦国”的“都城”和“秦朝”的“首都”区别开,“首都”咸阳在渭河之南秦岭以北都俱阴而不俱阳的地方,只是延用了咸阳的名字而已。
秦始皇的咸阳是没有城墙的,“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千)以为秦西门,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认为秦岭就是咸阳的城墙,黄河、千河就是咸阳的护城河,千古一帝气魄何其大。汉长安是在秦始皇咸阳的核心区围了个城圈,封闭起来了。现在我们记住了封闲的、有形的汉长安城,忘记了开放的、无形的秦咸阳,就好像记住了唐长安,忘记了隋大兴一样。司马迁记载的很清楚,“汉长安,秦咸阳也”,秦汉首都在同一个地方,就像隋唐是同一座城墙一样。现在西咸新区整体交西安代管了,不论秦始皇的首都咸阳,还是秦孝公的诸侯之城咸阳都归西安了。因此,西安才是“咸阳”,咸阳不是“咸阳”。现在的咸阳是明朝的时候,为了保留咸阳的名字,在咸阳古渡处设了个咸阳县,就好像我们在韦曲设了个长安县一样。现有咸阳古渡博物馆为证,咸阳主城区有当年咸阳县的旧城遗址。
秦始皇咸阳的核心区在西安,在汉长安城遗址处,现在的咸阳是秦始皇咸阳的郊区,是渡口。几千年我们都是一个城市,只是解放后,西安一度成为直辖市,不能管县了,咸阳县才从西安分出去的。当咸阳县升格为咸阳市时,咸阳市又归西安管了。1966~1971年咸阳市就归西安市管,文化革命其间成立的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其驻地就不能放在咸阳市,而只能放在兴平。后来小咸阳市和咸阳地区合并为大咸阳市,才又分开了。分开只是历史的瞬间,几千年都是一家人,家和万事兴,闹分裂是没有出路的。闹分裂西安很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咸阳的经济负增长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个咸阳的名字,就以为咸阳真的是帝都“咸阳”,而西安只是“长安”了。西安是周、秦、汉、隋、唐的建都地,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都在西安,不要再以讹传讹了。总书记到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我们要尽快实现西咸行政一体化,组建大西安,现在的咸阳主城区可改为咸阳区,以增强对陕西、对西北的带动能力。(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