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六年的“老黄牛” ——记陕西佳县人民检察院驻朱官寨镇秦家沟村第一书记马支军
“村里情况我熟悉,让我再去吧!”去年6月,驻村工作队调换期间,已到离岗之年的陕西省佳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马支军又一次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如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马支军已担任第一书记六年有余。这些年,头发变白了,面容沧桑了,老气管炎也愈加严重,但眼看着秦家沟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村民们幸福甜蜜的笑容,马支军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干就要干出个样来”
早在2016年5月,当院领导正在为派出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而纠结时,身为纪检书记的马支军主动站了出来,“我去吧,农村工作我熟悉”。奔着这个苦差事,同事们看不懂,家人更是不理解,马支军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扶贫路。“干就要干出个样来,决不能给单位丢脸。”他暗暗下决心。
朱官寨镇秦家沟村地处一条狭长的深沟,基础设施薄弱,一处处窑洞散落在不同的山间沟底,地质风险大,群众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番走访后,马支军意识到脱贫的路并不平坦,但他并不退缩,决定从改变基础条件入手打开工作局面。
此后,从山头到田间,从镇上和县上,一个忙碌的身影始终活跃在脱贫一线,搞规划、报项目,找领导、求同学……这些年,一个个项目纷至沓来,一项项工程相继开工,村民们盼望已久的自来水通了、入户路硬化了、文化广场和幸福院建起了、一盏盏路灯点亮了……村庄一天天变美,群众的笑容越来越甜。
乡亲们最为得意的还是避险移民搬迁小区。2021年,争取国家补助资金450万元,群众自筹500多万元,90户存在地质风险隐患的搬迁户建起了一排排整齐有序、设施齐备的搬迁房,彻底改变了居住环境。近年来,秦家沟村共实施基础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这个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马支军的付出村民有目共睹。
“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基础变强了,这还远远不够,如何鼓起群众的钱袋子成为马支军破解的又一道难题。
秦家沟村有1600多亩林草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如何让绿水青山继续变为金山银山?带着这样的想法,马支军带领群众到米脂县高西沟村等地取经学习。多方考察后,他规划出了一条“以林促养、封沟打坝、种养循环”的产业发展路径。
马支军动员群众利用山上的苜蓿、秸秆、杂草发展羊子舍饲养殖,但群众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他就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搞养羊。几个月后,看着养羊户赚得了真金白银,乡亲们定下心来纷纷加入了养殖队伍。近年来该村羊子存栏足足翻了一倍多,群众有了稳定的产业收入。脱贫户崔孝兴清楚地记得马支军3次登门动员他养羊,如今生活有了保障后他欣喜不已,“是马书记帮我翻了身!”
种植渗水地膜谷子、高粱是马支军谋划的又一条增收门路。在他的争取下,新建了300多亩高标准梯田和一座200多亩的大坝,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引进了高产优质的种植品种。马支军还请来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村民技术,他一场不落跟着学习,从一名农业生产“门外汉”成长为指导群众种养的行家里手。如今,该村采用林草、庄稼秸秆养羊,羊子粪肥施地,种养循环的产业模式已初步形成,群众收入一天天提升。
“乡亲们的事不能耽误”
有多少艰辛的付出,就有多少喜人的回报。马支军的驻村路一样浸满了心酸和汗水,同时也有幸福的收获。
2021年夏天,移民搬迁房改造进入关键阶段,马支军整天忙着在现场指挥协调,晒得又黑又瘦,老气管炎也喘得越来越厉害。可偏偏这个时节,年迈的父母相继住院,但此时他实在抽不开身。“我们打劝他回去伺候老人,可回家不多会,他就转身又回村了,他说‘乡亲们的事不能耽误’。但他又放心不下家人,一有空闲,就不住地打电话。”村支部书记曹卫国感动地说,“马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
入户走访的路上,听到最多的是村民们一句句暖心的问候:“马书记来家吃饭吧”“马书记为我们村出力了”“村里的变化多亏了马书记”“马书记在村里的时间比我们村里人还多”。群众的口碑是对干部最有力的评价,马支军已完全融入这片土地,村民们的眼里他俨然成了村里人。
2021年驻村工作队调整之际,村民们纷纷来到村办公室,亲切地握着马支军的手,说的最多的话是“感谢”和“留下”。“眼望着热情的乡亲们,自己真有点舍不得离开。”马支军道出了他放弃闲暇的离岗生活仍选择继续驻村的另一个原因。
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柯说:“马支军同志为单位分忧,为百姓解难,敢于吃苦、无私奉献,他是新时代检察干部队伍中一位真正的‘老黄牛’”。
六年驻村路,脚下扎根深。马支军用担当和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真实情怀,以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在乡村振兴一线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的价值。(来源:佳县人民检察院 文/何茜玲 张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