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文化 >

随笔:探访旧址 传承历史

2023-06-13 13:42:46

 李树刚

  吊儿沟,延安教育的摇篮,陕甘宁边区政府给新中国培养人才的堡垒。如此具有革命历史的地方,得去探访,得去传承宣传。作为红色圣地的延安人,这是神圣的使命。

  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有着共同的嗜好,共同的志向,一拍即合,追随红色足迹,探访革命历史教育堡垒《吊儿沟》。

  6月11日驱车从延安北上,进安塞县城右拐驶往通于宝塔区方向的沟道里,翻山越岭来到位于宝塔区青化砭镇寺沟行政村的庙墕村(吊儿沟)。

  吊儿沟四面环山,半山腰一个长方形的院落内,原有的十几孔窑洞只剩七孔在后来的修修补补中被保留下来,目前还算完好,只是有些窑洞已没了窗户。老旧的窑洞内已经收藏了大量当年生产、生活、学习的用具。看到这一幕幕的场景让你回想起80多年前,10多所学校(陕甘宁边区中学、鲁迅师范、边区师范、行知中学、鲁迅师范干部小学、边区中学附属小学、鲁迅小学、战时儿童保育院、西北兵团第四医院、安塞苏维埃政府等),这几百名师生在这里生产、生活,学习的场景。

  1938年至1947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安全,为了培养新中国的后继人才,战时保育院、行知中学等整体转移到吊儿沟,先后又创办了其它学校(有待进一步考证),这里是他们读书学习的摇篮,生产、生活成长的堡垒。

  吊儿沟历时九年的教育堡垒,在完成他的使命后,回归于乡村,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

  2013年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把吊儿沟革命旧址地冲毁于一片狼藉,本村村民马翠贵看了以后疼在心上,所以就开始挖掘保护吊儿沟革命旧址,回访当年在吊儿沟上过学的学生,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走访了200多座城市,行程八万多公里,并自制了从吊儿沟出发到全国各地走访的路线图。这一干就是10年。从无人知晓到现在成为的陕西省革命旧址保护单位,马翠贵功不可没。

  我们一行五人,观后心潮澎湃,即兴提笔留下自己的心愿。文化学者、作家,电视剧编剧谷雨写到:不忘历史,就是不忘良知。延安市原文联副主席、延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山野村夫提笔写到:深山藏珍迹,土磘出真谛。吊儿精魂在,传承志千里。青年画家郭勇妙手回春根据马翠贵的回忆,画出了吊儿沟旧址的原貌。健康导报副总编辑高原骄子励志:追随红色足迹,传承延安精神。经济管理师、延安荣钏工贸有限公司周副总硬笔书法刚劲有力的书写出:追求进步的目标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一幅长卷留在革命旧址。

  目前,吊儿沟革命旧址有已收藏了不少当年学习、生产、生活的物件,继续发扬传承,任重道远。

  下午返回延安,我们相聚于老年公寓,唱民歌、把酒言欢,畅谈推进革命旧址保护计划,我们将与马翠贵一起继续探访整理历史资料。希望主管部门尽快恢复当年吊儿沟的革命教育堡垒,也期盼当年在吊儿沟学习、工作过的老前辈,以及老前辈们的后代,再回吊儿沟革命旧址来看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