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四子 星耀终南——梅墨生艺术展暨长安四子书画篆刻展观后
十年前,“长安四子”吴振锋、魏杰、刘星和蔺雨由梅墨生挚手和策划,“当行出色”书画展而轰动古城西安,我便知识了四位大名鼎鼎的书画界“长安四子”,并十分关注他们的书画动态和学术成果。四位艺术家的友谊始于对梅墨生的共同敬仰,加之他们的艺术观和方向特别一致,都是守着传统文化之根并共同尊崇传统文化。
(梅墨生)
今天参加了梅墨生艺术展暨长安四子书画篆刻展开幕式并参观了五人作品展,感慨颇深。在梅先生的展品前有其写生随想:我以为山水写生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搜尽奇峰,积累素材,为了发现“丘壑”;二是重视对自然的观察,从中发现自己的艺术语言,目的在于寻找“笔墨。”《子长龙虎山远眺》尺幅不大,淡墨轻描便勾勒出黄土高原下现代与传统兼具的县城风貌,即高竖的楼房与错落成排的窑洞,秀延河穿城而过,桥跨其上,延绵的群山与白云相染,笔墨不多却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朱德旧居》也是陕北写生画稿,院内的石桌仿佛陈放过盛有小米粥的瓷碗,盛放南瓜、土豆的极简餐具。几颗参天大树明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朱老总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年代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成果,两窑之间的方框虽无字迹,观者仿佛看到鲜红的牌子上着:朱德旧居。真是此处无色胜有色。窑洞顶部的线痕那是窑面伸出的石梁托起石板雨棚,是陕北独有的建筑风格。整幅画作惜墨如金,红色教育有神有色,足见墨先生修养深含和画外功力。梅先生的书法有“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对联“画桃怀王母,搔背欣麻古”禅意溢于纸上。他的书法风格不仅体现了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禅学思想。
(吴振锋)
四子中老大吴振锋,我十分喜欢他独到的书法理论和隶书。他曾形象的比喻汉字与书法: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而书法则是民族文化的“指纹”。(1)他的隶书我认为三分隶三分章草四分篆,那拉长了的隶篆虽隐去“蚕头”和“波磔”,少了篆的拘谨,颇有几分童趣。欣赏吴振锋的隶书就象观赏有趣的绘画作品,大有拙朴萌真意象,让人不难理解“书画同源”。章草更是“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在他的展品前记者采访时他说“在今天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以书法的形式想奉献一份安宁与清净”。
(魏杰)
魏杰是长安城里印界的佼佼者,亦是终南印社的带头人,其人其名早就如雷贯耳,与四子中老大吴振锋一样此前虽未谋面,但他们早已是我多年的老师了,阅文观印如晤其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石不能语,石亦能言。古今中外,钟情于石,痴于石精于石者虽不乏其人,然其能让石头说说话者,魏杰乃其一也”!碑学专家曾来德曾撰文且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如此高度赞赏魏杰,真是十分妥切。印宗秦汉,写意印风。魏杰的篆文大胆使用汉字笔画偏旁相互借用,字中套字的技巧,是印面简化,增强了印文章法上的主动性、趣味性,减少了死板和陈柯。魏杰铸印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意象画作边款,如同画家给画上题诗一样增强了画面的诗意,同时也为印文做了注释。如《黄河颂》、《天似穹庐》等,用写意画注释边款,《印尊秦汉》为不法二门,唯一出路。
四子当中我与刘星教授交往最多,吴振锋说“他笔耕不辍,是一位多才多艺且勤奋的艺术家”,梅墨生评价“在长安城里像刘星这样的艺术家非常少见”。受王维写意一脉的影响,刘星的写意山水《太白山巅》自题诗“巴山雨中秀,秦岭烟云奇。寻古辋川道,心情似裴迪”。《秦岭山上》“丁亥丁酉仅十年,青丝消尽两鬓斑。人生苦短沧桑尽,只为经营自家山”。写意花鸟“茶花如天使,芭蕉似美人。且画且激动,一梦任乾坤”。其诗书画印都是我手心写我心,我心写我意,直抒胸臆。画名时篆时隶,加之一手流畅的行书落款,可谓画龙点睛。石涛在《笔墨章第五》中曰:“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意思是“有笔有墨”,两者不可或缺,强调笔墨的结合—“氤氲”。“氤氲”本意指烟气弥漫的样子,但在这里指笔墨相容的最理想状态,即“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有些人作画重用笔,注重笔的转折软硬,有些人重用墨,注重墨的浓淡深浅,这并不是山川自有的特点,而是画家本人的感受所造成的。“氤氲”并非笔墨不分,而是指墨中有笔,笔中有墨,笔墨有合有分,时合时分的状态:“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氤氲章第七》)。葛路说:“点点染染,用笔运笔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应该既分明,又不分明为妙。”(2)刘星的《深山古寺图》、《黄山烟云》便是最佳范本。其山水写意画可谓“笔墨氤氲,意境苍茫”,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学与道,业与惑,与摩诘何其似何其异也!
(刘星)
蔺雨是四子中的领导和组织者,去年在纪念方济众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上,有幸认识了这位文联儒将。“临摹应看作是终身的日课,而不能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经典参照,不仅塑造了蔺雨草书的线条、结字等笔墨方式,也在整体格调气息上影响了他个性的生成”。老大吴振锋如此评价他的小弟,这也是蔺雨的笨办法和大智慧,临陆机《平复帖》、王義之《丧乱帖》、苏轼《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帖》等等,他就是这样在名帖里摸爬滚打,硬是挥笔当剑闯出属于自己风格和表达书法的符号,“书生味道”十足,一个妥妥的文人范儿。他的草书用笔健举,骨力劲爽,而结字布局,转左侧右,牵丝萦带,枯润搭配,自然流畅,毫无做作之意。其诗律音乐、小画篆刻俯首皆通。
(蔺雨)
中国画的笔法从哪入手呢?黄宾虹讲“画法通于书法”,以同于书法一样的笔法来作画才符合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符合中国画意象的传统,与国际化接轨是完全用科技和经济一体化思考问题的结果。(3)这句话以传统书画为喻,揭示了当代人类经济一体化之规律,是何等之辩证。细想吴振锋的隶草及书学理论,魏杰的汉印作之边款画作,刘星的山水画及蔺雨的草书不都是大写意吗?这就是“长安四子”的艺术大观,笔墨相同之处,且从不同的书画方位完善了长安画派,赓续了长安画派的艺术思想。真可谓:终南阴岭奇峰秀,长安画派纷呈显。
愿梅先生艺术长青!
长安四子群艺辉光日新! (周 礼)
作者简介:周礼,男,1963年生,中国书协会员,宁夏书画促进协会副会长,陕西省艺术评论协会会员,西安市金石学协会会员。曾有多篇散文、书画评赏及书法作品等在《中国艺术家》、《宁夏日报》和《陕西美术》等报刊、杂志发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