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人历来朴实、勤劳,始终坚持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而这一点,我在身边女性的身上,看到了更顽强的毅力、更宝贵的坚守和更恒久的信心。
(一)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妹妹的青梅好友之一,一个短发、圆脸、大眼睛、非常爱笑的女孩,一对深深的酒窝嵌在她那红润饱满的脸蛋上,她笑起来银铃清脆、笑靥如花,那对酒窝像抱紧的花蕊、又像汩汩的泉眼,甜蜜的芬芳随潺潺笑声流入人的心底,久久停驻,渲染心肺。从妹妹第一次带她来家玩,我妈就坚信这是一个福相满满的姑娘。那年她们都十岁,正是含苞待放、欢乐无忧的年纪。看到她们整日笑在一起闹在一起,我们一家人都说她们像“矮胖瘦”三胞胎(妹妹矮、福相姑娘胖、另一个女孩瘦),好得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认识她两年后的一天晚上,我下了晚自习回到家都快10点了,一家人都睡了。妈妈留了饭给我,吃饭中间我们闲聊时,妈妈突然说:“哎!那孩子命咋那么苦啊,以后可怎么生活啊?”我问怎么了?妈妈转述了妹妹说的话,她同学的父母出了车祸,人都不在了,剩下她们姐弟三个,以后好像要靠她姨妈抚养。听到这个消息我深思了片刻,在脑海中搜罗出了对应的脸庞,又在心底咀嚼了一遍事由,才明白是发生了何事。这么大的事,对于我一个初三毕业生来说,有心无力。
中考完那个暑假,我过得一点也不开心,因为填涂答题卡的失误,我还要在这个小镇再待一年。那年的中考,是我性格发生转变的拐点,从那以后我丢掉了那个肆意爱笑的自己。同时,我又一次听到了关于“她”的消息。她们小学毕业了,妹妹说她回二十里之外的姨妈家,没有车、没有钱,她自己一个人步行了二十里,一路哭着走回那个不是自己家的“家”。她姨妈无更多能力继续供养,她后面的学业也难以为继。
比起年龄更小的她,我是幸运的。我走进校园两耳不闻窗外事,开始我的征战。中考、高考、外出求学、回乡工作,我的人生轨迹按照既定的规划一步一步往前走着,而她的消息我也偶尔从妹妹或妈妈的话语中捡拾零星半句,拼凑出来就是她高中没读完,就去了省城打工,干过收银、小贩等工作,最后听说干房产销售挣了钱,在西安买了房,接了妹妹和弟弟一起生活,姐妹俩一起供养弟弟上学,后来又出很多钱修缮了破败的家,和父母的那个家,说要留给弟弟。
最近一次听到她的消息是去年十一。三个姐妹相约聚首隆德,共同庆祝身份的转换,是的,她们都当母亲了。看着妹妹朋友圈晒出的照片,美丽年轻的面庞,心底的开心晕开在脸上,身边有可爱的宝贝,如此幸福的画面让我恍惚间觉得我听说过的“她”和照片中的她可能不是一个人。我不关注她过往的经历,苦辣酸甜都是为她的人生添妆,我只感染于她当下此刻的笑容,因为这才是历经风雨后最美的彩虹。
(二)当悲痛来临,咬咬牙,日子还得过下去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五阿姨终于从那段悲痛中走了出来。时间果真是这世间治愈伤痛的最好良药。
五阿姨从小就是众姊妹中身体最差的那一个。小时候得过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这个病也是能带走很多人生命的“顽疾”。五阿姨也是幸运的。五姨父在粮站工作,在整个村子里也是为数不多的“公家人”。他们养育了三个孩子,大女儿与我同岁,小时候一次过年回老家,五阿姨带我去她家住了一个多月,到现在我记忆犹新的事就是每天早饭后,五阿姨都要给我和表妹瑛瑛梳一款同样的发式,看着站在面前两个如花的女孩,五阿姨就说她又想起了小时候和姊妹们相处的美好时光,而那一个月我也同样经历了一段美好时光。每天都不重样的发式、钻进羊圈里看小羊出生、下萝卜窖、扭秧歌、学织围脖,那是令我难忘的一个寒假。
时间一晃而过,五阿姨家嫁女儿、娶媳妇,对农村人来说,儿成女就就是最大的幸福事。五阿姨先后当上了外婆、奶奶,她是真开心,众亲戚也都开心。可是,小孙子一岁多体检时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医生说治愈的可能性小,而且花费巨大。五阿姨是个刚强的女人,她知道众姊妹亲戚都过得不容易,治病这么大的事她也不靠任何人。50多岁的年纪了,她克服困难考了高级护工育婴师,常年奔波在内蒙古、山西等地,有好几次都腊月二十八九了,五阿姨还在往家赶的绿皮火车上。生活再苦再累,她心底的那个信念都一直支撑着她,挣钱、挣更多的钱,给孙子看病。2023年五一,我们回老家行门户,见到了五阿姨家的小孙子皓轩,他已经上二年级了。我带着儿子、侄女和皓轩一起吃零食、做游戏,他玩一会儿就要蹲下歇歇,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十月份,听说五阿姨一家带孙子去看病了,众亲戚都给五阿姨转了红包,虽然是杯水车薪,可也是家人们的诚挚心意,大家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小皓轩自己对这场手术也满怀期待,但他没想到他孱弱的身体根本无力走下手术台,这个可怜的孩子在术后再没有醒来,如睡着般去了另外一个没有病痛的世界。遗体火化,骨灰也没有带回来。带回来也没有意义了,一家人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所有的精力,尤其是两位老人,心力交瘁。孩子走了,灵魂遁入轮回,下一世做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多好。一抔黄土只是给活着的人画地为牢,于离开的人而言什么都不知道。与其这样,不如与自己和解,生前尽足了心力,事后也不要留有遗憾。
时间终会治愈伤痛。再苦的日子,老百姓咬咬牙,也得扛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最朴素的生死哲学就写在生养这一方人的这一片黄土地上,在这个土地上生活的人,与天斗、与地斗,战胜了天地,也战胜了自己。
2025年春节,五阿姨打来电话,邀请母亲和我们一家人去他们新房住住,看着笑容还能爬上那张日渐苍老的脸庞,我真心地为五阿姨高兴,祝愿她往后的日子,都是喜乐顺遂!
(三)以肩为梯,奋力托举下一代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2023年高考之前,我身边众多亲戚朋友家都没有学生考上清北。2023年高考之后,保送上清北的“学霸”我也有幸认识一位,他就是我舅的外孙。
二表姐,这一代康家的二姑娘,依旧是一个顶顶聪明、机灵的女性。二表姐中专毕业后选择“北漂”,后来嫁了个高知丈夫(名校毕业且个子够高),生下一子一女后,二表姐自己开公司,做法律业务,在北京发展得不错。孩子小学、初中在北京就读,升高中前他们一家搬回了西安,买房置业,儿子凭实力考上了西交大附中,同时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拿了金牌,最终被保送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成就了家族的一段传奇。
我们这一代人,受先天基因不佳和后天教育资源不均的客观影响,在充分努力的前提下考上普通本科院校,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供养家庭实属不易,比起北上广深等地或者“海淀妈妈”们的各类内卷式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还差得很远,但我们也在尽一个家庭的全力去托举孩子。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身边的朋友同事,或在西安买学区房,或送孩子到西安上寄宿初中,要么父母身背巨额房贷,还款二三十年,要么十几岁的孩子就要被迫离家,远去百公里外孤身求学,学习压力大,还要自我调节情绪,说实话这一代孩子远没有他们父母这一代过得开心,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初中、高中才住校,对集体生活满怀期待,现在有些孩子,一年级都要寄宿托管,这违背了家校共育的理念,也无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好在随着教育改革、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教育资源均衡化,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这些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日新月异的成就,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带给老百姓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现在掌握在手里稳稳的幸福,都是一代代人辛勤劳动的积累,都是一辈辈人以肩为梯努力托举出来的高度,我们才得以站得高、看得远、行得稳;我们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一代人肩负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坚持以实干为要立足长远谋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好富美家乡、和谐家园;我们言传身教做好家风传承,带领下一辈学习强国,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有了强大的国,才有幸福的家。(王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