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健康 >

模块化骨科牵引架:开启骨科手术精准与高效新时代

2022-06-20 15:23:45 互联网 佚名

  记者:林晖

  在骨科日常工作中,一些看似常规的操作,如打石膏时“抱大腿”,实则充满挑战。即便简单如将患者胳膊或大腿部位稳定住的动作,对骨科医生而言也是体力与耐力的巨大考验。麻醉过后的患者肢体异常沉重,成年男性大腿重量(以70公斤患者为例单侧约11.2公斤 )加上麻醉后肢体完全放松带来的更强重量感,长时间“抱大腿”,医生需要灵活变换体位,确保手术视野清晰与操作精准。

  在骨科手术中,一台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量消耗约480千卡(相当于慢跑8公里),手术时间难以预测,这些因素相互叠加,使骨科医生体力消耗巨大,工作节奏紧张忙碌,经常错过正常吃饭和休息时间。正是在这样复杂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为满足骨科手术对患者肢体稳定、精准操作以及医生高效便捷的需求,骨科牵引架在骨科手术中尤为必要。

  据记者多方调研获悉,模块化骨科牵引架凭借其创新性设计,已在众多医院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骨科手术辅助设备存在的多项痛点问题。这一创新成果显著推动了骨科手术领域在手术精准度提升和操作便捷性优化方面的发展进程,对整个骨科手术器械行业的升级换代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记者有幸采访到手术室解决方案领域的专家,张如忠,以期对其进行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 。

  张如忠告诉记者,随着现代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室中的辅助诊断设备如X光机、CT、MRI和超声设备等不断引入,为外科医生精准定位手术区域提供了强大助力。然而,传统手术附件却成为了制约手术进一步优化的关键因素。传统体位固定设备多基于工程学原理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医生在手术中的站位和视野需求未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在影像透视过程中,固定装置易干扰设备视角,影响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患者长期处于不合理的体位,不仅增加了术后并发症风险,术后恢复期间的不适也较为明显。此外,传统设备与影像设备兼容性差,术中频繁调整病人体位,不仅使手术过程更为复杂,还提升了感染风险。

  张如忠深入探究骨科手术中上、下肢创伤的解剖学特征,巧妙结合力学原理,精心设计出符合骨骼、神经、血管等生理特点的牵引装置。这一创举确保了手术中牵引力的均匀性,能够精确控制术中力学变化,为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模块化骨科牵引架选用全碳纤维材质,这种材质兼具优异的强度和韧性,更重要的是能在术中实现X光透视功能。这一独特设计为医生提供了清晰无干扰的手术视野,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精准度,成功避开传统金属设备在影像透视时的干扰难题。

  考虑到医生在手术中需长时间站立和不自然姿势,张如忠设计的牵引架让医生可在手术中保持坐姿,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生几率。同时,牵引架操作方式经过精心优化,医生能根据需求快速调整病人体位,减少疲劳和不适。而且,其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手术需求定制调整,从上肢、下肢创伤手术到常见的髓内打钉手术,均能提供高效精确的牵引解决方案,还降低了感染风险。

  这款全碳纤骨科牵引架(型号:ACC0061 & ACC0062),融合高质量不锈钢、铝合金与X光透视碳纤材质,展现出诸多突出特点。从高质量构造确保结构坚固耐用,适应各类手术环境;到广泛的体位适用性,满足多种骨科手术场景需求;从人体工学设计提升手术舒适性和操作精度,到独特单牵引杆设置增强影像设备可操作性;再从无段式气压辅助支撑系统提供更好支撑,到高承载能力与可调节功能满足不同病患需求,每一项优势都彰显着其卓越品质。

  该模块化骨科牵引架已在多个临床场景大放异彩。在髋部和胫骨等部位的打钉手术中,它提供了精确的牵引力,并且在保障影像透视效果的同时,优化了医生操作姿势和体位调整效率。其模块化特性更能根据具体手术需要灵活配置,显著提升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张如忠凭借模块化骨科牵引架的创新设计,成功解决传统手术配件在医生需求、患者舒适度、手术精准性等多方面的痛点,实现了解剖学、力学与医学需求的完美结合,取得突破性技术成果。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手术精准度与医生操作舒适度,更为患者创造了安全有效的术后恢复环境,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无疑是骨科手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相信,随着这一创新产品的广泛应用,骨科手术领域将迎来更为精准、高效的新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