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伯李元顺
2022-12-27 16:15:18
李树刚
我的大伯李元顺生于1904年,卒于1972年,享年68岁,老红军,高级干部。他的一生有很多传奇故事,是陕北闹革命的缩影,发扬革命传统的典范。大伯李元顺 ,1932年参加革命闹红,搞土地革命,地下串联等工作。听父亲讲:大伯有年去横山送信,中途遇土匪,他把信藏在腋下,只被搜走银钱,没发现密信。土匪怕他们报官,把他们几个都绑了串在一起后,丢在原地走了。大伯当初年跟南路上来的绿枪会学过法,就念解带法,绳子松了,他把手抽出来,给大家都解开的,别人问你怎么能挣脱了,他回答是土匪没绑紧。



听我父亲李元发说,他在农场当上副场长后还感化了一个国民党特务,那家伙是农场放羊的,隐藏得很深,接到命令搞破坏,就给水井里投毒,后又告诉我大伯说各为其主,他给水井投毒了,你是好人,对他们太好了他不能害你,你不能喝那里的水了。然后,这个特务自杀了,我大伯赶快让工作人员把水井封了,避免了一次中毒事件的发生。
1950年由部队转业到地方被按排在西安。國家冶金工业部西北办事处,任主任。(中央真属单位,不归陕西省管辖)。在这期间又打掉了一敌特组织的情报站,是他们机关灶房的炊事员。刚解放,有很多敌特组织潜伏下来,我党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反特行动,当然是秘密进行。大伯感觉炊事员不对劲,就利用他当年锄奸反特的经验,安排刚进机关的小青年,胡吃海喝吊儿郎当不好好工作还偷灶房的东西,慢慢的和炊事员拉进关系,得到炊事员的信任,给提供些不重要的资料给他,暗中监视他的动态,最后发现这家伙把发报机藏在灶房灶坑底下埋藏了,来了个人脏并获抓捕了。
国家冶金工业部在兰州设办事处,当时中层领导大都不愿意去,50年代后期兰州还很落后,生活,交通条件都不好,和西安没法比。我大伯主动提出去兰州任职。这也是当年随他从西安到兰州的部下讲的。他们中有当时年青知识分子,一直跟随他几十年到西北冶金兰州办事处(中央直属企业) 他说:李主任一贯作风是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特别低调,国家给的合理待遇,他都谢绝不要,专车退回,晋级也一次次让出。他总是说国家给他的待遇足够了,他是工,农干部,文化低,把好条件给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让他们好好发挥,好好去干工作。为什么说,要给他配备专用,一是他级别够乘专车的资格,二也是兰州当時交通交条很差。小轿车都发到兰州了,配一名家在兰州的司机随车到兰州。他却叫把车退回去了,考虑到这司机为能调回兰州盼了多年,就把人留下了。

大伯退休后经常有当初的老部下、战友过来探望,人家年轻有知识,职务都比他高,但都非常敬佩他、尊重他。
据本村在兰州工作过的范晓发回忆,他那时候经常去探望李老,看家里需要出苦力的活,他们好帮忙,经常去的咱村王占福和他三大,叫李斌,他六十年代是甘肃地质局五处处长,也是49年前参加革命的。还有李茂春在兰州热水瓶工作(老家沙沙沟村)。休息日,过大节都经常去,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也常见省上,市里的领导来慰问他,在李老去世的追悼会上,省委秘书长坐小车过来,人挺年轻,他是代表省委省政府过来主持追悼会的,代表省委、省政府致悼词。记得追悼会来了好多人黑压压一片。鞠躬献花。李老是个大好人,经常告诫我们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多为国家出力。
大伯一生为国家,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为了革命把生死置之度外。经历了闹红,土地革命,到全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把好事让给别人,把苦活难事自己扛。1972年在他病重期间,组织上来探望,他对领导讲:我去世后,我们家属提的任何要求都不能答应,国家给的配置,沙发,电话,打字台,台灯等全部交回去。我的家属没有资格享受。说这话时,孙女李爱兰也在场。后经治疗无果在兰州军区总医院高干病房逝世。家属尊重他的遗嘱,把国家给他的配置全部缴回了,没有给组织添麻烦。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人生的一座丰碑。它不仅是一种宏伟的气概,刚健的风骨,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情操,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人格力量的支撑,更是一种远大的理想境界,是许许多多陕北红军的缩影,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