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人物 >

吴起采油厂庆祝建厂30周年暨系列活动之代表性人物访谈——张发珠:我的故事在吴起油田

2023-12-15 12:18:57

开栏语

       井下修井作业作为油田最苦最累的行业之一,肩负着吴起采油厂科学发展的技术重任。多年来,吴起采油厂以张发珠为首的工匠、能手在他们的本职岗位上刻苦钻研,在不断解决油井“疑难杂症”的同时,坚持技术创新与技能授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回望发展路、奋斗再出发。本期吴起采油厂庆祝建厂30周年之奋进史印迹篇代表性人物访谈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本期访谈人物       张发珠

       张发珠,男,汉族,1975年3月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专科学历,油田井下作业高级技师,陕西省首席技师。现任陕西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油田工程作业大队事故井处理岗工段长。其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陕西省“三秦工匠”、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带徒名师”等荣誉称号。

       记者:您好,张老师。您是哪一年进入吴起采油厂工作的?当时进厂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在当时艰苦的工作环境下,您最难忘的工作经历是什么?

       张发珠:你好,主持人。我1996年进入吴起采油厂工作,当时初中刚毕业,由于身体壮,个子也高,就直接被分配到了修井队,从事井下修井作业,当时来说算是采油厂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时间也不禁过,这一干到现在就是20多年过去了。
       当时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不说别的,常常连最起码的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我记得我们当时上山修井时,都是单位后勤人员送饭,有时候中途遇到路堵,下午两、三点或者四、五点吃中午饭都是常事。再一个就是休息,我们当时是两班倒,每次修完井衣服上全是油,困了就往墙根儿底下一躺,很自然的就睡着了,两小时换一次班,另一班人也同样如此休息,有时候修井修到晚上十二点、一两点,都是常事儿,总之什么时候完成任务,什么时候才能下山。
       记者:或许正是这段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让您在井下修井作业中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也收获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也为您后来的改革发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您首次尝试“小发明 小创造”是基于一种什么原因呢?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张发珠:我记得当时是修旗胜10-1井,在检泵的时候因为没有卸油器,当时一下子油全部喷到身上,整个人身上都是原油,只能看到两只眼睛在动。当时由于用力过猛,我一下子碰到抽油机底座就受伤了,到医院头上缝了七针。醒来之后,采油厂的厂长、经理都在跟前,当时我特别感动,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能受到领导们如此的厚爱和关注。当时也是因为人员紧张,我休息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很快返回了工作岗位。返回岗位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喷油的话其一是存在安全事故,其二也有环境污染,所以必须得解决。我就想办法和工友还有我们队长商量,看看能不能试着加工一个仪器来解决这一问题,后来经过反复实验后就有了现在的防原油抛洒漏斗,(当时也不知道取什么名字,我们就管它叫井口锅),后来也申请了国家专利,如今在采油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记者:初尝试就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真为您感到开心和骄傲。我们知道,后来您深耕油田,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在井下修井作业领域参与了采油厂不少“小改小革”和“小发明、小创造”,也是取得不少发明成果,您能简单给我们讲一讲吗?

       张发珠:好的。说到这些,我不得不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我的师傅张慧敏,他是中原油田的工程师。当时我也确实爱学习,张师傅一来,他在打捞的时候我就老问他问题,一边问一边记。他常常给我讲说,你不能光是想着下苦干体力活儿,修井是需要一定技术的,这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2005年咱们采油厂成立了大修队,厂里的油井疑难杂症事故都由大修队来处理,当时遇到问题我们就第一时间上去,能解决就是尽快解决。大约是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咱们的外聘工程师暂时不聘用了,因为我多少学了一点打捞技术,这时所有的担子都压到了我一个人身上,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注重小改小革。

       很多时候,处理事故井施工需要在井下12.4厘米采油井口到地表以下2000多米进行地表分析,难度相当大。2006 年冬,大雪封山,薛岔油区张坪水源井管柱落井,常规井下工具无法打捞,两名外聘专家多次研究都没有解决方案,而油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却告急了,怎么办?就在大家无望的时候,我们提出自己加工打捞工具,在工具外加焊油套,进入油套内打捞起到内捞外引作用,经过一天的加工制作,试捞获得成功。这项看似不起眼的革新,不仅为采油厂节省了100多万,还填补了油田在表套内打捞作业的空白。

        记者:荣誉是一种光环,更是一份责任。您是如何将自己的业务技能传授给更多热爱创新的身边人,牵引孵化更多的技术成果?您又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

       张发珠:2005年,采油厂选聘我为内训师,我主要负责培训井下修井工和监督作业。到了2015年,咱们采油厂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报名参加延长杯职业技能大赛,当时我也受厂里指派开始培训采油工业务技能,也先后带出了13名陕西省技术能手,9名油田技术能手,高级工、高级技师上百名。2015年成立了采油厂创新工作室,2019年又命名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到2021年再次更名为张发珠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成员30余人,都是陕西省技术能手和采油厂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油井方面有什么疑难杂症,我们就在工作室研究探讨解决。目前工作室总共研发出来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科技成果总共211项,专利40余项,这也为咱们采油厂节约了很大的费用。
         从前总光想着干活,从来没想到我参与发明的工具能申请专利,还能在集团、油田小改小革等大赛上得奖。我想,工匠精神大概就是专注、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平凡人也可以凭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采访感言: 或许正如张发珠所说,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的魅力。从事油田井下作业26年来,张发珠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钻研井下技术、用心守护行业安全、用情培育技术人才。一串串惊人的数字、一次次技术的突破、一个又一个的荣誉背后,都是延长石油人刻在骨子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信念,他们敢为人先、勇于创造,以过硬的本领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展现出吴采石油人的风采。
       这里向在企业三十年辉煌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埋头苦干、无悔奉献的吴采石油人们致敬! 
(来源:吴采资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