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村级医疗服务工作的粗浅思考
2023-12-18 16:11:27
农村医疗服务是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村卫生室是村级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两项工作,是农村医疗服务的最小单元,是收集百姓健康需求的“感受器”,在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之处发挥着“缺一不可”“神经末梢”的作用。近年来,安康市白河县卫健局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原则,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着力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纵深发展,为健康白河建设贡献了“末梢之力”。对该项工作粗浅思考如下。
一、基本情况白河县地处陕西东南部,南依巴山,北临汉水,东南北三面与湖北毗邻,西面与旬阳市接壤,是名副其实的“秦楚边城”。目前该县共有村级卫生室113个,有注册村医217人,其中在村卫生室岗133人,占比61.29%;有执业或助理资质74人,占比34.1%,其中在村医卫生室岗有执业或助理资质57人,占比42.86%。按照“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且‘四室分离’;配备1名或以上有资质的乡村医生”标准,113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要求,脱贫攻坚期间已进行认定,后脱贫时代针对村卫生室新建、迁址、更换法人等问题,及时组织认定持续保持达标状态,确保工作有效延续。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村级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反映的不仅是群众的诉求和需求,更关系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和黎民苍生的幸福康泰,调研发现,村级医疗服务工作现状值得深思。
1.村医队伍“后继无人”。从近些年村医变化情况看,村医“后继无人”现象直观可见,2022年村医减少13人,其中超过65岁7人,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3人,死亡3人,新增3人。根据统计数据,从2023年延后5年,超过65岁的将有30人,新增人员寥寥无几,迁出、死亡等因素不统计在内,5年间村医减员17%左右,“只出不进”会导致“后继无人”更加严重,难以快速逆转。
2.知识更替“青黄不接”。从大政策背景看,农村人口在萎缩,城镇人口在增长,伴随着人口城市化加剧,偏远地区村级医疗服务萎缩是必然产物。从村医年龄和文化程度看,45岁以上和中专文化水平村医占主流,受年龄和文化“双重因素”制约,村医基本靠吃上学时的“老本”,“不学、不想学、不愿学”思想滋生,新知识没掌握,老知识用不上,也是服务能力不足的又一诱因。
3.工资待遇“差强人意”。自药品零差价、医保政策持续“收紧”及农村人口日趋城镇化以来,综合行政村人口数和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目前该县在岗村医年收入约在3.5万-6万之间,平均4万左右,比起在家务农人员来说,略有优越感,比外出务工人员来说,算是有一口饭吃,加之村医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除去柴米油盐、人情礼送,所剩无几,比上不足,差强人意。
4.考核任务“不堪重负”。据不完全统计,该县113个行政村卫生室中,有2个以上村医的卫生室仅17个,村卫生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包括为老百姓看常见病、多发病和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涉及信息化电脑版、手机APP等操作系统10余个(公卫、His、医保、防返贫动态监测手机APP、健康在线、家庭医生签约),加上检查考核,还有村医兼任村干部,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5.职能职责“无可替代”。村卫生室不仅仅承担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工作,同时还负责政策宣传、医保报销、监测预警等工作,村卫生室发挥的是“前哨”作用,村医作为村卫生室的“神经中枢”,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称号当之无愧。脱贫攻坚期间,行政村是否有标准卫生室、是否有1名以上合格村医也是考核检验该村能否脱贫的重要指标之一,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6.设施设备“老旧落后”。村卫生室不属于政府序列设置机构,不属于公立医疗机构,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主要投向县镇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投入是个空口,办公设备陈旧老化,电脑运行缓慢卡顿,开机半小时,关机半小时,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确有使用寿命和年限,因管理属性和县域财力制约,淘汰换新较难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工作开展,也不容忽视。
三、意见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而农民对社会发展又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保障农村人口健康问题,则需要与乡村建设同步,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相应的机制体制建设,意见建议如下。
一是谋长远,“优结构”。根据镇村人口迁徙流动情况,进一步优化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对于临近镇卫生院、人口较少的行政村撤销村卫生室,通过镇卫生院定期巡诊、派驻以及邻(联)村延伸服务等方式,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二是强保障,“解难题”。围绕村医最关心的离任待遇和退休养老问题,考虑县级财力保障总体不足的现状,建议省级统筹,制定出台全省统一的配套保障政策,设置村医准入准出限制条件,规范管理,体现公平,有效解决村医退休待遇、养老保险等问题,彻底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
三是提质效,“减负担”。自上而下规范信息化建设,避免信息化系统多又无法共享信息的情形出现,要以工作实绩考核医务人员的工作质效和付出,在乡村振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中,减少或取消“痕迹管理”的形式主义,以群众知晓、群众满意为考核标准,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四是出政策,“引人才”。放宽“村医”准入门槛,建议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乡村医生班(三/四年制),在初中毕业生中进行定向招录。参考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招聘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设置专项事业编制岗位,招考一定数量的村医到镇卫生院工作,多措并举引人才。
五是立新规,“建机制”。不断深化对口支援内涵,将市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以科室为单位对口支援工作延伸到镇卫生院,每期不少于二年,形成长效机制。要强化能力素养提升,由省级主导,市县配合,明确标准,对参与并通过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培训考试的村医,给予补助或奖励。(白河县卫生健康局 何忠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前列腺W点保健术再登国际会议 下一篇:基因科技为帆,护航沙特"2030愿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