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健康 >

立春至 寒冬尽,万物“生”发 养肝正当时

2024-02-02 16:00:32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立,开始之意;春,温暖、生长之意。立春至、寒冬尽,万物开始有序复苏,迭代更替、新生起始,春回大地、生机勃发。古往今来,我们重视立春,贴新联、燃爆竹,送旧迎新,游子归乡、亲朋汇聚、美酒佳肴,共盼来年风光。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便是描绘了当时迎春的热闹景象。

       中医学经典之作《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论述了春季养生法则,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同时充分利用、珍惜春季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情志、饮食、运动、着衣、起居等多方面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一、【情志调摄】

       春季生发、五行属木,木具有无拘无束发芽生长的特性,在人体与肝胆相应,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为目、情志为怒、主疏泻升发;所以,“舒畅情志、顾护肝胆”为春季养生的要点;中医学认为,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因此我们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情愉悦。

       二、【着衣起居】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而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要着急脱去棉衣,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衣物,以免寒邪损伤阳气、落下病根。《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起居方面,人体气血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逐渐脱离封藏,这便需“晚睡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我们的精神情志与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三、【运动健体】

       立春时节,少阳初升、寒意未尽,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适量运动可以调理营卫之气、宣畅三焦,如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经常做能有效地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复发和传染性疾病的感染。达到身暖微汗为止,有助于阳气升发,避免剧烈运动过汗损耗阳气,以致阳气生发无力而病变。

       四、【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慎食酸收之味。《素问· 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过食酸味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可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中药和食品,中药如首乌、白芍、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芽菜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毫无疑问,春芽应该是初春的应季美食了,这些食物具有补阳气、生发之性。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韭菜炒猪肝,针对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但对于阴虚内热体质、患疮疡类疾病的人群,尽量少食辛温发散之物,避免旧病复发、新病加重。(来源:韩城市中医医院内儿科副主任医师 康林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