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医疗 >

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打通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脉络”——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石家庄盛大举行

2024-03-01 15:16:42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系统构建了络病证治体系,创立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系统构建了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形成指导心脑血管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系统原创理论,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打通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脉络”,开辟了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新途径。

  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齐聚大会

  据中国卫生健康网记者现场报道:2月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主办,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协办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河北石家庄市举行。本次大会以“传承、创新、开放、融合”为主题,会议共设1个主论坛和12分论坛,刘德培、樊代明、张伯礼、张运、吴以岭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齐聚大会,围绕络病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等疾病防治与相关药物研发、临床研究等,交流分享了络病研究最新科研成果,全力推动络病学的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

  理论为先 循证为王,络病理论为世界人民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张伯礼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伯礼院士在大会致辞时强调:“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加强中医药学术理论的创新发展,充分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才能推动中医药学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0年的砥砺创新,在络病理论传承创新、提升临床疗效、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总结了‘理论为先,循证为王’的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张伯礼院士表示,希望今后继续坚持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宗旨,积极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向国际作出贡献。

  大会开幕式环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贾振华教授主持。此次大会主论坛上,两院院士吴以岭、张运、于金明、葛均波、贾伟平分别作了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20年研究》《肿瘤精准防治新策略》《泛血管疾病: 启示与未来战略》《中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的学术报告,针对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和络病理论在多个疾病领域防病治病价值展开深入交流。

  形成“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

  吴以岭院士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络病在古医籍中有所提及,但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构建了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形成指导心脑血管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的系统原创理论。目前,中医络病学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形成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络病学是现代科研成果和教学结合的典范,络病研究成果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络病学》教材在全球50多所院校开课。

  日前,“中医脉络学说构建推动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成果(2012-2022),名列第一大类别“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的首位。吴以岭院士表示,脉络学说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再到走向国际,为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示范。

       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20年研究,创新成果涌现

  张运院士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围绕通心络胶囊,我们团队在基础和临床领域已经开展了20余年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介绍,早在1996年,通心络胶囊就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心绞痛和缺血性卒中。前期的高脂血症兔子和ApoE-/-小鼠的实验研究发现,通心络通过降脂、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完成的“通心络胶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的临床研究(ENLEAT试验)”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显著降低了心梗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近年来,通络干预在抗动脉粥样硬化(AS)领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研究突破。由张运院士领衔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CAPITAL)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为通心络胶囊抗AS增添了坚实有力的循证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靠的“中国方案”。

       肿瘤的诊断治疗切不可“盲人摸象”,精准联合是重要手段

  于金明院士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于金明院士强调,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融合新时代,肿瘤的诊断治疗切不可以盲人摸象,靶向和免疫治疗只能延长生命而不能治愈,而手术和放疗的疗效已遇到了瓶颈。肿瘤最大的科学问题是异质性,因此要个体化预防、个体化诊断、个体化治疗,这就是精准医学。

  报告中,于院士还介绍了他开展的养正消积胶囊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生活质量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养正消积胶囊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聚焦泛血管疾病诊疗进展,从源头加强预防为先理念

  葛均波院士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葛均波院士在《泛血管疾病:启示与未来战略》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泛血管医学的概念,为未来泛血管疾病医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泛血管疾病的这个概念为理解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提出一个整体的方案,除了关注大脑、心脏之外,未来应该针对它的残余风险的新疗法,包括脂质、炎症、血栓、代谢,作为整体来看,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泛血管”与中医络病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未来的研究揭示泛血管疾病的潜在机制,为迎接这一全球健康挑战铺平道路,随着学科的发展,人工智能跟基因组学的概念整合,为个体化的干预制订发挥关键的作用,标志着泛血管健康领域向精准医学迈出重要的一步。

  中医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为患者提供新途径

  贾伟平院士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贾伟平院士分享了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据贾院士介绍,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全球5.37亿糖尿病患者中,有1.25亿是中国人。在各种代谢性疾病中,糖尿病是我国上升最快、最严重、最紧迫的健康问题,原因是它对全身脏器的损害,主要损害的是机体中血管最丰富的器官。一名糖尿病患者,如有大的血管病变,再加上微血管病变,对全身的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

  贾院士表示,血糖波动大是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素,而津力达颗粒可显著改善血糖波动。此外,基于脉络学说“孙络-微循环”的通络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达61%。她希望能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全力推进糖尿病治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

  糖尿病论坛通络明目胶囊上市启动仪式

  会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等多位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分别作了相关学术报告,探讨了通络药物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咳片防治呼吸系统疾病,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梗死、防治脑卒中,参松养心胶囊防治心律失常,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此次大会还设置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脑血管病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泌尿论坛、肿瘤论坛、精神&神经论坛、医药卫生发展论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服务发展论坛、抗衰老论坛,与会多位院士、医学专家针对络病理论在各个疾病领域如何服务大众健康,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是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中医络病学领域研究前沿进展和热点话题的学术盛会,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引领世界传统医学发展助力,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采集:洪岩、燕非、文静 编辑:金婵、卫晓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