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健康 >

弘扬中医文化|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之:春分养生

2024-03-18 16:34:19

  百花争明媚,莫负好春光。春分时节,阳气渐升,古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之说法,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此时是人体机能活跃的时期,是养生保健的最好时节。

  在这个特殊的节令,为何要注意保暖?如何做好春“捂”?如何智慧养生保健呢?韩城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董渊博医师结合中医养生,重点介绍如何从饮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保养身体,守护身心健康。

  饮食:增甘减酸,春季养生除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需要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此时肝气旺,肾气微,饮食方面要少酸增辛,同时要助肾补肝,滋养脾胃,健脾祛湿。

  可多吃菠菜、韭菜、山药、草莓、春笋,香椿,茵陈,地菜等,暗含生机,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又能提升脾气助运化等时令果蔬;鸡蛋、牛肉、鸡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可有效补充营养,吸收绿色纤维,及时补充能量。羊肉、海鱼、海虾、海蟹等酸寒性食物和生发之物尽量少吃,防止过敏引发身体不适。

  运动:可以通过散步踏春、爬山、太极拳、八段锦、放风筝等方式,梳理肝气、顺畅气机、助阳气升发,运动到浑身发热,少出汗甚至不出汗为宜,常搓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来通鼻窍、预防感冒。

  保暖: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易遭受“倒春寒”的洗礼,引起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等疾病,因此保暖顾护阳气尤为重要,北方大部分地区地气未暖,仍有阵阵寒意。

  穿衣: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春捂秋冻”,这都是有讲究的,“捂”的意义在于保暖,避免风寒侵袭损伤春季升发的稚嫩弱阳,而不是盲目的捂出满头大汗,反而更容易吹风受寒感冒生病,以“不漏身(脚踝、腰腹、项背),不觉冷,不出汗为宜”。

  穿衣策略:上薄下厚,内薄外厚,多层薄衣取代臃肿厚衣服,减衣服:建议先减上衣,后减裤子,保持腰部及下肢温度比上身略高,一方面有利于保暖而不上火,另一方面有利于阳气的育养。

  保健小妙招:

  1.晒头顶:通畅百脉。可在上午11点-下午3点之间,阳气较盛的时刻晒头顶,滋补阳气、疏通百脉, 顺便每日梳头120次左右,宣行郁滞、散风明目、提神醒脑、令全身气血畅通。

  2.晒手心:助阳生发,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和勤晒此穴,有清心火除湿热,理气和胃,强心益气,镇静安神,舒缓疲劳的作用。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每次30分钟左右最佳。

  3.晒后背:气血通畅。“背为阳,腹为阴”。背部和脊柱两旁有数个穴位,是膀胱经、督脉穿贯的地方。背部受凉,风寒之邪通过经络入侵,伤及阳气,便容易引发病症,尤其是年老体弱和久病虚损者,容易加重病情。春季晒背可温通经络、驱散肺中阴寒、改善消化功能、缓解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的病症,从而改善身体状态。可在阳台上,或其他有阳光照射的地方,静坐晒背,配合揉搓后背心,每日1小时左右,晒得人暖洋洋,呼吸顺畅为佳。  (来源:韩城市中医医院针灸儿康复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2023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