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宣传周|省二院口腔科:人老了,牙齿会松动脱落,“老掉牙”是怎么回事?
6月24至30日是全国第6个老年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加强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日前,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开展老年宣传周系列活动。省二院口腔科向老年朋友科普口腔健康知识:人老了,牙齿会松动脱落,“老掉牙”是怎么回事?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口腔健康作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许多老年人认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其实是他们对口腔健康不够了解。老年人做口腔保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维持口腔最基本的功能以及状态,尽可能使口腔功能在一个健康的水平,从而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世卫组织曾在2001年提出老年口腔保健“8020”计划,即80岁的老年人应至少保留有20颗功能牙,维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通过最低限度地修复,尽可能康复口腔功能,保持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老掉牙”现象,也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向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增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养成长期有效的口腔保健行为,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
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牙齿和口腔黏膜的健康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进食。良好的口腔健康能够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帮助食物的吸收和消化,维持营养的摄入。
口腔健康与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炎症因子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牙周炎也可以诱发缺血性脑中风,是诱发脑中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失牙可导致咀嚼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咀嚼动作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消失,使老年人易患老年痴呆。
口腔健康问题如牙齿缺失、口臭等也会影响老年人的言语清晰度和自信心,阻碍社交。良好的口腔健康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言语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意识误区
针对有些口腔问题,有一些老年人不是及时就医治疗,而是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导致病情延误。
误区1:人老了,牙齿会逐渐松动脱落,“老掉牙”是正常现象。
误区2:口内预留牙齿数目较少,只漱口就行了,不用刷牙。
误区3:为了把牙齿刷干净,使劲刷。
误区4:只要坚持刷牙就不用去洗牙,洗牙会伤牙。
误区5:牙齿啃嚼硬食物没关系,还会使牙齿更坚固。
误区6:等到牙齿掉光了再去镶牙。
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
1.牙龈退缩和牙周炎
老年人牙龈退缩和牙周炎的发生率基本是百分之百。刷牙方式不当、牙石、不良修复体刺激等导致牙龈退缩,牙间隙增大,从而易发生食物嵌塞,牙根暴露,牙颈部和根面极易发生龋坏并可伴发牙本质敏感。老年人牙周炎的病因与单纯牙周炎基本相同,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炎症向牙周组织扩散,从而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牙列缺损缺失。
2.龋病、牙磨耗和楔状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疾病
与口腔卫生不好,不正确的刷牙方法,食物嵌塞,咀嚼硬性食物及年龄的增加等诸多因素相关。龋病导致的牙体缺损如造成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会导致疼痛肿胀,轻者影响患者休息,重者可造成颌面间隙感染。磨耗会导致牙本质外露,使牙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或疼痛。重度磨耗还可导致牙髓外露,形成牙髓炎,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根尖周炎;牙尖高锐或牙颈部过薄时,易造成牙隐裂甚至牙折。牙重度磨耗,使牙的合面变平,导致咀嚼效率减弱,而加重咀嚼力量咀嚼食物,会加重牙周组织的负担。磨耗严重还会使牙与牙之间失去正常的接触关系,出现食物嵌塞,进而引发邻面龋。牙重度磨耗时,可使人的面部下三分之一的高度降低,不仅鼻唇沟加深,出现苍老面容,还会出现颞颌关节区域疼痛等功能紊乱症状。
3.残根残冠导致的牙列缺损和缺失
牙列的缺损和缺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发生率高达80%~90%。龋病、残根残冠和牙周病是造成老年人牙缺失的主要原因。牙缺失后,会严重影响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咬合关系的改变,牙槽骨的吸收和萎缩,咀嚼功能的减退,以及发音和美观的影响。当缺失牙占全口牙的1/4以上时就会对咀嚼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长期多数牙缺失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4.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癌
老年人是口腔黏膜病高发的人群。(1)因增龄性改变而出现的以口腔灼痛,干燥,味觉异常为特征的口腔灼痛综合征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癌等;(2)因牙磨损,脱离,牙残留的尖锐的边缘,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反复刺激黏膜出现的创伤性溃疡,白色角化等;(3)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而影响口腔的结构及功能,伴发口腔真菌感染等;(4)与义齿有关的念球菌性感染,红色斑块。(5)口腔黏膜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方法
1.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
坚持早晚刷牙,正确刷牙,选用牙线,牙间隙刷等清洁工具。
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口腔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消除“人老掉牙”的旧观念。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大多是由于长期患有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造成的。只要预防和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科学的口腔保健方法,就可终身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2.假牙也需要每天彻底清洁
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戴,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
3.局部用氟,合理膳食,预防根面龋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4.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预防牙周疾病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会有牙菌斑堆积,久而久之,牙龈发炎,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终脱落。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需要警惕,应及时就诊,定期洁牙,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
5.及时修复缺失牙
牙或牙列缺失可造成咀嚼困难,食物嵌塞,对合牙伸长,邻牙倾斜等问题。前牙缺失会影响发音及面部形态。全口牙缺失后,将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增加胃肠系统的负担,导致全身营养障碍。修复缺失牙一般在拔牙后2~3个月后进行。缺失牙的修复方式有种植牙,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等。
6.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因此,老年人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目的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
(来源: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