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人物 >

戴仪:践行医者仁心,攻破儿童疑难杂症

2023-08-25 15:37:54

  戴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博士,2001年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担任儿科住院医师,自2010年起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医师,目前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她是一位在新生儿科领域的专家,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20多年,擅长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救治,主要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防治。

  作为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戴仪每天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忙碌工作,她管理着30-40张床位,熟练运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一氧化氮吸入、动静脉置管、换血、CRRT、ECMO等生命支持技术,为危重新生儿和早产儿进行救治工作。同时还承担医疗总值班、院内会诊、新生儿重症病例的市内、外转运工作。戴仪还积极参加儿内科门急诊、发热门诊,开展新生儿专科专家门诊,对出院的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进行随访。

  通常情况下,医患比例相差较大,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戴仪作为医师,显然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以及更高的责任,最近5年她承担的工作量主要包括门诊单元数800多;门诊15000多人次;参与诊疗患者12000多人次;病房工作1100多天;主持查房1100多次;出院人数5000多人;承担院内会诊50多次;主持或者参与疑难病例讨论250多次;主持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重大事故400多次;解决疑难病例或关键、重大技术(科研)问题100多条。但她从不抱怨和懈怠,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儿童患者诊治,能够完成繁重的工作。

  (图中左一为戴仪)

  对外戴仪能够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对内她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她在临床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她不断学习,多次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不断精进自身科研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她还为儿科领域医学书籍进行翻译,参译书籍包括《新生儿学理论与实践》、《新生儿医生手册》等。戴仪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新生儿科领域注入活力,为儿童患儿带来新生。

  戴仪帮助了很多患儿康复,为无数家庭送去了希望。在戴仪的临床工作中,接触到了许多儿童患儿的案例。作为患儿的主管医师,戴仪在患儿住院时间里,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为患儿提供精细的医疗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多学科、远程会诊及疑难讨论,申请医院伦理批复,为患儿制定医疗方案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她在整个病程中积极和家长沟通病情,能够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让家长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家长充分的理解。戴仪认为,通过这一患者病例,她加深了对超早产儿重度BPD的认识,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

  对工作中遇到的罕见病例,戴仪也能及时进行经验总结。2021.3月从外省转入一例出生仅8天的危重新生儿,患儿表现为罕见的新生儿期血性胸腔积液,戴仪全程陪同患儿,用转运暖箱、转运呼吸机,将患儿转运至CT室,顺利完成了胸部增强CT检查。经影像科、肿瘤外科读片、会诊,确诊为纵隔巨大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发卡-梅综合征。她立刻组织多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经过临床综合管理,患儿病情逐渐改善,最终成功撤离呼吸机并停氧。患儿住院1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西罗莫司,并在门诊继续随访,目前瘤体已明显缩小。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戴仪对该病例进行经验总结,她参与撰写的个案报道“新生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并发血性胸腔积液1例病例报道”,入选2021年“中国科协优秀临床案例征集遴选活动入选案例”,被收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戴仪作为新生儿科领域的专家,最为出色的地方就是针对儿童患儿的诊治工作,她在临床工作期间,能够认真负责完成各项临床任务,面对儿童病症,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与领域专家沟通,为患儿制定合适的医疗方案。她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患病儿童和家庭的帮助,在她工作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诊治过的儿童家属都对其称赞,称其为医者仁心。(文/李红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