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文化 >

我的人生情结之二:不负韶华的“八年奋战”

2024-11-12 13:17:06

  路汉旭

       30年前的一个夏日,时任南郑县委组织部长的周鹏飞来歇马乡调研时,得知我在这个偏远的乡上工作已过八年了,紧紧拉着我的手说“听说你在这里工作干得很不错,八年奋战不容易呀,能安心在此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他一番肯定的话让我激动不已。之后,我常常以“八年抗战”兴奋地谈起我在乡镇工作的点点滴滴。

  1986年7月31日上午,那天晴空万里,天气炎热,我满怀喜悦地带上行李和介绍信,从县城周家坪乘班车到大河坎镇卢家沟,又走了五公里乡村土路到南郑县歇马乡政府报到。穿过人流稀少、狭窄半边街中段,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大门和门口两边的丛丛杂草映入眼帘,顿时我心里凉了大半截,真不敢想像今后要在这个地方工作。当天下午,我气乎乎地不打招呼就坐同村在乡供销社工作的老乡的自行车赶回家了。

  一到家后,我就给父母诉苦说,歇马乡条件太差了,我不想在那干,想以后当兵去另谋出路。父亲听后破口大骂道:“你连这个苦都受不了,我怕你当兵会把枪弄丢了!"母亲接着说:“你从小身体都瘦弱,当兵比在乡上工作更艰苦,当兵你根本不得行,不管咋说在乡上当干部也是公家人,咋也比我们务农强多了,只要你好好地干,以后总会有前途的,你总不会在那干一辈子吧。”院子里的堂兄、堂嫂也纷纷赶来给我做思想工作。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我渐渐地醒悟了,当晚我向父母表示,明早就回乡上,一定不负期望,要干就干出个样子。

  乡上领导对我这个唯一的科班出身的年轻干部很器重,专门安排经验丰富的一名中年干部和一名稍长我几岁的团委书记带我一道工作,主要从事多种经营生产和包一个山区村。我一边虚心请教,一边学思践悟,很快地就适应了农村工作。记得第二年端午节,天气突变,连降暴雨,歇马乡9个村普遍受灾,为全区全县重灾区,汉山区派驻工作组进驻乡上,并动员区内八个乡镇支援我乡灾后重建,当时区上动员大会定在乡政府礼堂召开,我给所包的村送通知时,见村干部正忙着插秧,也没多说啥,把书面通知一放下就回乡上了,结果这个村的支书、主任当成一般会议都没参加。区、乡领导很生气,大会点名批评我,让我火速再去通知这个村的负责人开补会。事后,区、乡领导又找我谈话,指出我工作中的失误,并提出了希望。我认真反思自己只当“传令兵”、工作粗枝大叶的毛病,立志振作精神,改进方法,务实重干,勇于创新。此后,我一头扎进抗洪救灾工作之中,白天查灾情、搞协调、督进度、勤汇报,晚上加班写广播稿,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区、乡领导从此对我刮目相看,我也开始越干越有劲了。

  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有个朴素的想法,那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在于能当多大官、能有多高地位、能挣多少钱,而在于自己的好想法能付诸实施,并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从1988年起,我配合乡上领导主抓烤烟生产,当年全乡试种一百亩烤烟喜获成功,一些烟农尝到了甜头,乡上也增加了税收。为此,县、区领导要求我乡把烤烟生产作为富民强乡的战略突破口来抓。我们通过现身说法宣传、加强技术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协调服务,种烟面积连年大增,到一九九二年全乡种烟面积超过600亩,连续几年我乡在全县烤烟生产总结表彰会上介绍经验。丁家坪村山高坡陡、地广人稀,村民致富苦于无门路,我给村上出主意,在山顶上成片营造杉木涵养林,山腰建水平梯地种烤烟,还邀请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将村上低产低效的毛板栗嫁接改造成优质丰产大板栗。看到丁家坪村的巨大变化,邻近一向因循守旧的元山村干部群众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主动找我帮忙发展烤烟、茶叶和花椒产业,后来经济发展也渐渐好起来了。

  出身于农家的我,养成了腿勤、嘴勤、脑勤、手勤的习惯,白天很少在办公室坐等,经常在各个村子巡回跑,哪个村有啥特点、一些小地名也熟记在心,还善于与村组干部和村民交流探讨,适时根据各村需要,有针对性地搞些农业科技培训、示范样板、总结宣传等,因而我主抓的茶叶、蚕桑、茯苓、水果、经济林、养殖业等多种经营生产蓬勃发展,连年被评为全区第一。县、区有关领导到我乡检查农村经济工作时,大都点名让我带路,领导问个啥情况,我几乎每次都能对答如流。时任汉山区区长张正林曾夸我工作作风扎实,说我是歇马的 “活地图”,后来我能就地提拔得益于他当区委书记时的极力推荐。

  组织上对我的重视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对我的点滴进步也格外关注。我工作三年多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县、区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在全区三干会上作了题为“安心山区建设,踏实勤奋工作”的经验介绍。汉山区委专门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年轻党员向我学习,县委组织部《党旗飘飘》简报也刊发了区委决定内容。一九九二年八月,区委研究并报县委组织部同意,我不到25岁就出任歇马乡副乡长,当时在全区是最年轻的副乡级领导干部,在全县也是少有的。

  人们常常戏称乡镇干部是“万金油”“数田坎”类型的,主要工作无外乎就是“经济发展、催粮派款、刮宫引产、抗洪抢险、防火防盗、社会治安。”诚然,乡镇干部成天忙于事务,理性思考的时候少,尤其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人少之甚少。乡领导发现我有写作潜力,便把写材料、搞宣传的担子压在我肩上。我坚持白天集中精力干业务、搞事务,晚上加班加点读书、看报、看材料、写文章。刚开始主要写些小材料,后来接手大材料,一度时期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有时遇到难写的材料也曾焦头烂额,一两天都下不了笔,有几次到半夜了还敲门让乡广播员帮忙定提纲、说内容,大致半年多才顺利过关。之后,但凡乡上的文件、讲话、汇报几乎出自我手,写稿到半夜是家常便饭,熬通宵每年也有好几次。不仅如此,因那时没有打字机,我所写的材料经领导修改后,自己还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并用铁笔在钢板上刻写,还要负责油印、装订、分发,其中的辛酸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如今的年轻人更是很难想象的。

  由于经常写材料,我敏于掌握上情,洞察下情,注重积累素材、畅通信息渠道,并坚持挤时间写些新闻稿件,那些年县、乡广播站时常有声,省、市媒体也偶尔留名。乡政府门口定期更新的两面黑板报,也凝结着我的心血和汗水。歇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那个时候不断刷新,许多干部群众夸赞我是个“大笔杆子”,更有同情者说我在乡上工作真是太屈才了。我在乡上前后陪了4任书记,之前我曾有过5次调动的机会,都未能如愿,主要原因就是我若离开了,就没有能写的人了。

  我担任乡上领导之后,除分管多种经营、农业科技工作之外,还负责乡上所有重要材料、重点文件起草和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牵头工作,头绪繁多,任务很重。为趟出浅山丘陵打开山门连城门、开放开发促发展的新路子,我经过长期调研和深入思考,拟定的“变观念换脑筋穷则思变是支柱,学两镇赶白马定叫歇马变跑马”的口号和“山顶松杉盖帽,山中三叶缠腰,山下粮丰牧兴,村落果药并茂”的乡村经济发展新画卷,赢得了县、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全乡上下的一致赞许。汉群村地处汉山东麓,靠近大顶寨电视差转台附近坡地杂草丛生,我主动联系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争取实施“长防林工程”项目,由于群众动员充分,整地造林质量高,成为全县植树造林的样板之一。一九九三年春季,全县县直机关也在此地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时任县林业局局长许继学很高兴,当场表态给我乡奖励6000元。当年冬天,我带领张家岭村两委干部规划建设密植速生茶园,现场讲解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生产的经济社会和效益,与村干部一道放线并示范种植,经过两个多月苦战,硬是将一片杂灌林、一片沙坡地开辟成水平梯地,建成了梯地种茶、套种药材、梯坎栽桑的百亩“茶药桑”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短效养长效、长短效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这在当年算是个新的创举。翌年春天起,全区、全县、全地区领导先后在这里召开了多种经营与农田基建现场观摩会,《汉中日报》、汉中电视台等媒体就此采访报道了我乡的成功经验。事后,张家岭村党支部召开会议,决定授予我为这个村的荣誉村民,还邀请我与村上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一起进行了座谈交流。由此,我更加深懂得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这句俗语的份量和意义,也更加热爱农村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乡亲们。

  我调离歇马乡赴汉山区委任宣传干事的那天,正值汉中大旱、抗旱保秋的紧要时期,乡党委、乡政府照例为我举办了简朴的茶话会。我站在小会议室里饱含深情地畅谈了在歇马工作生活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感想,乡领导和同志们争相发言,表达了对我的赞美和难舍之情,走出会议室那会,20多名干部蜂拥送我到车上,个个热泪盈眶,我也禁不住满脸挂满泪珠。我返回新单位的10多公里路程,因路途遇见一些村组干部和群众,大家得知我调走了,不住拦车和我握手、话别,竟然近3个小时才回到县城。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最美好的回忆。

  “八年奋战”不负韶华,人生历练惟此难忘。在歇马乡工作的八年零八天,是我职场第一站由失意、徬徨到奋起、拼搏的蝶变历程。我坚信,路再远行则将至,事再难干则必成,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唯有奋斗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