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文化 >

我的人生情结之三:亦苦亦乐的新闻战线

2024-11-12 13:19:43

 路汉旭

  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可以说是歪打正着,缘于一个偶然机会,但细想起来,蕴含其中的或许还有必然的因素。

  时间追回到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我在南郑县汉山区委当宣传干事仅仅一年零4个月,原本打算在此工作到退休,因为单位在县城,有一个较大的宿办一体的房子,一家三口过得挺舒坦。记得一个冬日暖阳的下午,我正在伏案起草公文时,突然接到县委宣传部的电话,说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翠英让我去她办公室,还说有重要事情。我当时惊喜、惶恐交加,我一个小小办事员,一个县级重要领导为啥会召见我。见到吴部长后,她快人快语地爽朗笑道:“今天告诉你有个好事,你九月份写的一篇乡镇企业党建调研报告,写得质量很高,决定调你在县委宣传部宣教科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写领导讲话、理论调研文章和搞社会宣传教育。”

  接着,她说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保民、宣传委员兼宣教科长余太严在汉山区调研时,发现你这个人文字基本功好,协调能力强,还在乡上当过副乡长,他们极力举荐你,刚好宣传部缺个理论宣传干事,调动手续我们办好了再通知你。我高兴地答应了,并再三表示感谢和决不辜负领导的厚望之意。

  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过了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早上,吴部长热情地对我说,部里又经过研究,决定让你在新闻科搞新闻宣传工作,还给你调剂了一套家属房,希望你发挥聪明才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领导的重视关怀!

  从此,我常怀感激、感动、感恩之心,在南郑新闻战线上一直摸爬滚打了14个春秋。

  我出身农家,上过农校,在乡镇干过多年农村工作,“三农”工作对我来说是顺风顺水,但专职搞新闻宣传工作可谓如履薄冰、刀尖上起舞。好在我从上小学起一直爱学语文,也爱阅读和思考,加之初中、中专上学期间和在乡上工作时,时常写些广播稿,也写了多年的行政公文,底子、底气还在,我虽略感吃力,但不怯场、不退缩。

  新闻写作起步容易,上层次上水平却是挺难的。进入新的岗位后,我常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上手也快,名气上扬,仅仅一个月后,就已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20多篇。然而,与县内外同行比,我深知自己的稿子大多是“豆腐块”型的,角度较新但深度、广度明显不够,语言也不鲜活,细节太少,读起来干巴巴的,不能打动读者的心。《汉中日报》主管一版的副总编辑刘隆有,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是全省乃至全国新闻界的大咖,一版所有的稿子由他先初审后才会交总编室老师编辑签发,正是这位我遇到的最好老师,才让我这个“半罐子”在新闻行业中逆势上扬直至脱颖而出。我印象最深的是,刚送他第一篇稿子写的是南郑各级各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他看我字迹工整,笑了笑收下了,第二天见报后,我对比原稿,我写了一千多字,结果只用了三百多字。此后,接连送了好几篇,他对我这个新闻新手始终和和气气,没有说啥,稿子陆续见了报。植树节前,科长安排我上县林业局采写造林绿化稿件,我从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指导、搞好服务等方面,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让他看稿时,只见他眉头越皱越紧、脸色由晴变暗,猛然他摘下眼镜摔在桌上,气愤地说:“新闻是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鲜活事,你这是八股文呀,大都是正确的废话!在你们县上发简报可以,要是报纸都发这些东西,那岂不是浪费纸张、浪费读者的时间!”稍停了会儿,他戴上眼镜,转怒为喜并耐心地对我说,写新闻贵在一个新字,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要多写一事一议的新闻,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个性化的人和事,要把最重要的、最精彩的写在前面进行到底,尤其是主题要攻其一点、兼顾其余,切忌“大而全“小而全”的内容。之前我看你文字基础好,字也写得工整,人又勤奋,为鼓励你的积极性,你写的不少稿子都发了,今天这篇我让编辑改下也给发,但以后若再写这样的稿子,我就直接“枪毙了”!刘总编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顿然明白了这个困扰我写大稿、写好稿的根本症结,就是写得不具体、不深透、不鲜活。

  打那以后,我坚持勤于笔耕、博览群书、主动求教,新闻写作渐入佳境。刘总编多次夸我悟性好,写的稿子角度新颖、主题突出、内容干净,是个搞新闻的好苗子,我的自信心由此日益坚定。记得写南郑一九九六年一季度开门红稿子时,刘总编见我的标题中有个成绩显著的词语,他又一次对我发了火,他大声说道,新闻语言是大众化的,要形象、具体、生动、贴切,你要切记不用或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巧用数据、事例和相对数,多写有画面感的场景,你以后再出现这类标题就别找我在一版发稿了!他这次的严厉批评和点拨,正是我的新闻作品由“丑小鸭”向“白天鹅”嬗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这一年,我仅在《汉中日报》上稿就多达122篇,其中头条、重头稿件加起来共50余篇,被时任总编杨志刚誉为“上稿状元”,并获得了500元上稿达标奖。之后几年,头条、大块头稿件频见报端,各种奖项纷纷涌来,我渐渐火起来了,找我写稿的人应接不暇。刘总编经常和报社编辑、记者夸赞我,他还在一些通讯员培训会上把我的获奖作品当范文讲过。

  正当我在新闻宣传事业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之时,部领导十分看重我,把我提拔调整到宣教科任副科长,除负责本科室工作任务外,还安排有一定的上稿任务。虽任务更为繁重,但我欣然乐于接受,工作两头兼顾,从未出现失误,领导和同志们愈发认可并重视我。当年“七一”前的一天,刘总编到南郑一单位讲新闻课后,专程到部里找领导,生气地说道,汉旭最适合搞新闻宣传了,你们把他安排搞理论是一大失策!我建议还是让他回到新闻科为好。部领导很开明,不久我就以新闻科副科长的身份重回新闻战线,但宣教科的工作担子依然压给我,我仍然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两年后,我升任新闻科长,后来又历任宣传委员、外宣办主任、宣传部副部长,我矢志不渝地掀起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

  新闻宣传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政治性、责任感很强,导向性、时效性要求很高。多年来,伴随着南郑改革、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事、难事交织,希望、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引导有力、服务高效的舆论环境。我紧贴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确立了“关注重点、聚焦亮点、闪亮特点”的思路,坚持一周一策划、一月一重点、一季一特色的策略,使全县新闻宣传战线年年呈现出主题鲜明、亮点频闪、高潮迭起、典型凸显的强劲态势。面对汉中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集中力量采写了《情注汉江》《众志成城降洪魔》《满怀激情筑大堤》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系列报道,展现了南郑各级领导带领干部群众迎战洪灾、生产自救的火热场面。从1998年起,汉中加大基础设施和“双百明星"城市建设力度,我们深入一线跟踪采访,先后组织采写了《冲破瓶颈开新局》《南郑以项目建设论英雄》《为了城市更靓丽》《江南一秀》等重大战役报道,情景再现了全县交通、水利、城建、国企改制、私营企业等领域迸发出的百舸争流、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2001年,面对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的新形势新任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项目带动、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三大战略”,采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多管齐下,全面展开了“三大战役兴南郑”主题舆论战,有力营造了全县上下人心思齐、人心思上、人心思干的同心协力打好翻身仗的浓厚舆论氛围。2004年冬,县委、县政府新班子到任后,开展了“作风建设年”“公推直选试点”及“干部选拔提名改革”等多项党建组织作风建设重大举措,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结合、内宣与外宣并举的方式,相继推出了《风正扬帆好远航》《谁当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由党员群众说了算》《南郑改革干部初始提名权,由县委全委会表决任命科级干部》等系列重头稿件,以此消解了之前几起重大事件的负面影响,全面刷新了南郑的良好形象。2008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给南郑带来了巨大灾难,我们不顾安危,迎难而上,白天分头采访,晚上加班写稿,连夜向各级媒体推送了《南郑采取紧急措施全力抗震救灾》《南郑欲与天灾试比高》《不屈精神,涌动在汉江南岸》等一组组点面结合的系列报道,全景展示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奋起救灾、重建家园的豪迈气慨和宏大场面。

  新闻宣传工作线长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少数人孤军奋战,很难撑起一片天。我立足构建大外宣格局,注重发挥宣传部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整合部内新闻科通干、县广播电视台、信息中心及全县广大通讯队伍的力量,还提议从全县有关乡镇、部门和单位先后选调了20多名青年干部在新闻科进行三个多月的跟班轮训。同时,我倡导组建了城区中心通讯组和农村通讯组,从而形成了上下贯通、覆盖面广、专兼结合的新闻宣传队伍矩阵。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印发新闻宣传报道提示、开展主题策划会、通训员培训会、现场练兵及作品点评活动等形式,引导和激励大家多写稿、写大稿、写好稿。

  新闻宣传工作是辛苦、充实并快乐着的事业,如果各自为阵、拈轻怕重、按部就班,是肯定干不成、干不好的。我刚当科长时,我们新闻科只有2名通干,不久增加2名通干,后来有5名通干,县上和部里工作要求高,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我经常用“吃亏吃苦皆是福”“乐听批评常进步”这两句话与大家共勉,引导其树立干是唯一出路、有为才会有位的理念。针对工作实际和各自特点,细化了新闻科同志统分结合、各有侧重的工作职责,并在全市县区率先推行了“争创星级新闻通干”新举措,鼓励新闻通干在写稿、通联、培训等方面当好多面手,锻炼其带头、带动、管理、创新能力。每周一部里例会后,新闻科的例会是雷打不动的,内容也是固定的:传达学习会议和文件精神;交流一周工作情况和体会;一一点评每人的得与失,有时也分享交流点滴成功经验;安排本周工作任务。起初近5年时间,一般写稿都是用圆珠笔套复印纸,一次最多3、4份,要多投稿的话,还要再重写,除《汉中日报》直接送稿外,其它媒体都是靠邮寄。可想当年的新闻宣传工作有多繁琐、多辛苦。当副部长后,我依然保持科长时的一贯作风,无论平时工作再忙,仍时常抽查新闻通干及帮带跟班轮训干部学习成效,挤时间用心用情地给他们改稿子。在我率先垂范和严管与厚爱之下,他们大都感到身累心不累,工作奋发向上,劲头始终很足,经常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却没有一人发牢骚、说气话、不愿干的。部领导经常赞扬说,新闻科的通干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很强,工作效率高,善于打硬仗。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14年间,南郑的新闻宣传在全市、全省一直处于先进行列,多次在省市介绍经验,还有许多人次和新闻作品获过各种表彰奖励。我和新闻科的同志先后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就连不少跟班学习的年轻干部也逐步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

  我在38年的工作历程中,经历过多次跨行工作调整,无论哪个岗位我都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但从内心里还是最钟爱新闻宣传工作,因为它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可以说是新闻宣传锻炼了我,也成就了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