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人物 >

仁心仁术,医界翘楚——血液病专家徐凯红的逐梦之路与科研华章

2024-11-25 11:30:36

  在医学的宏伟版图中,血液学无疑是荆棘与曙光交织的前沿领域,肩负着探索人类健康极限的重任。近年来,血液恶性疾病诊疗技术不断革新,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从传统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如今备受瞩目的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徐凯红就是其中极其出彩的一位。

  作为一名深耕血液病领域的研究型学者,现任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在徐凯红20多年的从医履历中,已经发表了30余篇研究论文。无论是攻克多发性骨髓瘤的精准诊疗,还是挖掘中草药‘白花丹’的抗癌潜力,徐凯红始终秉持‘矢志探索,济人医世’的初心,书写了一部无愧于医学使命的科研篇章。她以扎实的科研实践向我们证明:每一步科研探索,都通向医学的未来。

  逐梦血液学之路:从初心到坚守

  11年的求学生涯以及在常人看来“十分难熬”的硕博之旅,徐凯红却用“享受”二字来形容自己的心路历程,是她真正爱上血液学的开始。

  2003年,徐凯红从重庆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她迫不及待的投身到临床一线,期待着能将自己8年的深研苦学付诸神圣的医学研究事业。宁波市第一医院的血液科是徐凯红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成为了她守护血液病患者的开端。

  一晃4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她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心得经验,顺利拿到了主治医师的职称。然而,对于心怀医学梦想的人而言,微光只是一段旅程的起点,理想的彼岸在更高远的地方。临床上的经验已经无法满足她对血液疾病相关诊疗的科研梦想。于是她毅然决定报考北京大学的血液学博士,师从“亚洲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

  在北京大学与陆道培院士共事的岁月里,这位‘亚洲骨髓移植之父’的科研热忱与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徐凯红,而北大的顶尖学术环境更为她打开了通往血液学最前沿的大门。徐凯红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在实验室里与各种血液样本和数据为伴,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许多人焦虑于博士延毕的期限时,徐凯红已经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成功发表论文,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如今,再谈起当初读博的选择,徐凯红毫不犹豫,“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这绝对值得,读博带来的收获是无法想象的”。博士毕业后,徐凯红选择重新回到宁波市第一医院的临床研究岗位。但这次,她是作为血液科的中流砥柱,参与血液疾病诊疗的探索。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再给患者一些时间

  作为血液系统的三大恶性疾病之一,多发性骨髓瘤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内乱”。骨髓中的浆细胞本应是身体的“卫士”,但在这种病里,部分浆细胞“黑化”,疯狂增殖形成“坏细胞军团”,对骨头、造血细胞、肾脏以及身体的免疫系统均产生恶劣影响。为了改变传统化疗无差别杀伤细胞带来的副作用,在探寻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过程中,临床研究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2023年9月,美国施贵宝公司在中国启动了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调节剂靶向治疗的国际多中心 3 期临床研究。在治疗接受过多种前期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已表现出良好的抗癌活性。宁波市第一医院作为分中心,徐凯红担任研究组的PI(主要负责人),肩负起了探索更优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的重任。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临床试验对象,徐凯红带领团队收集了数百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资料,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症状、病程、治疗史以及家族病史等信息。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存在着疗效的局限性。例如,部分患者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生存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凯红和团队开始尝试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组合和优化。他们以大量临床试验为基础,将新型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

  一位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曾经过多次化疗,病情仍在进展,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徐凯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不再进行其他药物的尝试,直接进入针对BCMA靶点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再给与泊马度胺的维持治疗,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只一个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骨髓中的瘤细胞数量大幅减少,随访至今2年,患者处于持续稳定中。

  “通过有针对性的靶向给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由2-4年延长到了8年以上”,徐凯红越来越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做的可能会让全人类受益的事情。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仍在继续,越来越成熟的研究思路驱动着徐凯红申报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也在逐渐被看到并得到支持,其中一项研究已经获得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创新探索:多维度助力血液疾病诊疗新征程

  虽然科研的归宿是服务临床治疗,但科学研究从不局限于临床。徐凯红深刻明白,技术的进步对于科研进展是必要的。她带领团队开发的两款基于免疫治疗系统预测功能的软件——抗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系统和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智能模拟等先进方式,为患者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凭借相关软著成果,徐凯红荣获被媒体誉为中国品牌圈“小奥斯卡”的斯贝瑞健康医疗行业影响力人物奖。

  除了现代医学技术的探索,徐凯红博士也专注于中草药成分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在博士期间,她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中草药成分的提取与功能研究,通过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为中草药在血液病精准治疗中的可能性提供了数据支持。她主持的白花丹醌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动物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计划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进一步验证其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

  “如果白花丹醌能够成功应用于临床,将为中草药的科学性正名!”,徐凯红希望中医药的科学疗效被世界认可,这不仅是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探寻新型诊疗药物的理想,更是她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深切热爱。在追求医学科研进步的道路上,传统医学与现代科研的交融也将变得具象化。

  目前,徐凯红已经在Leukemia Research、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Genomics、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展示了其在血液疾病相关基因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与卓越发现。此外,她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2016年新加坡“亚太造血干细胞移植会议”、2017年和2018年“日本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舞台上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汲取国际前沿知识和理念。2019年,由于表现出色,她还在西班牙纳马拉大学参加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短期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

  此外,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浙江省免疫学会免疫专委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以及第八届血液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等各种协会,都能看到徐凯红的身影。通过这些学术平台,她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协作,为推动血液疾病诊疗领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徐凯红在血液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涵盖了从临床诊疗到基础科研,从现代医学技术创新到传统中草药探索的多个维度。她的努力与成就,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福祉,也为整个血液疾病诊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激励着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与医务从业者在医学创新之路上砥砺前行。

  “持续不断的探索与传承,不就是科学研究的真谛嘛。”

  徐凯红深知,医学科研的道路永无止境,但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张小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