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筑牢健康防线:庞小梅的诊疗之道与科研坚守
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心理健康与整体身心调适的关注不断提升。焦虑、抑郁、失眠等心境与睡眠障碍,作为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隐性问题,正逐步成为医学界、政策层面乃至全民关注的重点领域。而在这一进程中,一批深耕前沿、融合中西医诊疗智慧的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正在为健康社会的构建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庞小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主治医师,庞小梅长期从事继发于躯体疾病的心境障碍与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与机制研究。自2014年起,她从住院医师起步,十年如一日扎根临床一线,在诊疗实战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情绪调节与睡眠紊乱等复杂问题的应对经验。如今,她不仅是医院重点科室的重要骨干,更是行业内备受尊重的中青年专家。
庞小梅的职业路径,不仅是医学科班出身者对专业的坚守,也体现出她对跨学科研究的积极探索。她拥有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博士学位及精神卫生学硕士学位,学术背景覆盖现代神经科学理论与传统中医思维体系。在临床诊疗中,她重视症状背后的系统性病因,强调多维度、综合性干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成效,深受患者信任与同事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庞小梅并未将自己局限于临床诊室之间,而是持续深入科研实践,力图从机制层面为复杂心理生理疾病的识别与干预提供理论支撑。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基金及大连市科研项目等多个重点课题,围绕情绪障碍患者的大脑功能活动特征开展研究,尤其关注自动加工机制在不同疾病群体中的差异表现等课题,其研究成果在多本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并为相关领域带来积极学术推动。
在《Biological Psycholog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PLOS ONE》等国际期刊上,她发表了关于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电生理机制研究论文,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病理状态下患者在非意识层面对情绪信息处理的缺陷,也为早期识别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实证基础。她的一项课题“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情绪信息自动加工研究”还获得了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并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完成课题任务,其结题成果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科研之路从不孤单,庞小梅所获成就也离不开扎实的学术氛围和高水平的研究平台支持。她所在的医院,是区域医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单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其精神心理科室在本地及东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庞小梅多次在世界睡眠日、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主讲专题讲座,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向社会普及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的预防与应对之道,展现出她作为专业人士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庞小梅还积极参与专业组织交流,目前是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辽宁省老年医学学会委员会委员。她积极推动学科间的协作发展,参与各类行业年会与学术培训,为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贡献经验与思考。她在2019年被评为大连市第四批本地全职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这一荣誉既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对健康产业核心人才的重视与支持。
当前,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身心健康融合服务,并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庞小梅的工作不仅具备临床意义,更契合国家战略所需。她所代表的,是一类将科学研究与一线医疗深度结合、愿意深耕患者福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医学专业群体。他们的存在,正在构建更具人文关怀与科学力量的医疗新生态。
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像庞小梅这样以专业精神筑牢健康防线、以科研成果支撑学科发展的医生,正以稳健而坚实的步伐,为中国乃至更广范围的公共健康事业,书写下一章值得期待的篇章。
何知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