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手术台,奕龙微创重新定义微创医疗的“创新速度”
走进苏州高新区Medpark东区,绿意盎然中一幢现代化的灰白建筑格外醒目——这里是江苏奕龙微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也是近年来江苏微创医疗赛道上一匹不可忽视的“黑马”。奕龙微创就以多款性能卓越、专利独家的微创器械产品,频繁亮相于各大省会城市的临床医学大会和外科医生的手术清单上,成为了引领业界创新潮流的重要企业。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技术、战略和“人”的共同作用。其中贡献尤为卓越的,则是那位经常穿梭于各地医疗会议之间、又常与研发、生产人员讨论细节问题的总经理——他便是助推奕龙微创不断前进的那位领头人。作为总经理,李明总是身先士卒。他频繁地作为企业技术代表出现在各类医疗大会现场,凭借优秀的个人能力推动着奕龙微创不断发展壮大。
以实际推动行业技术普及:李明的“培训战略”
2024年8月31日,李明作为重要的协助方,率领奕龙微创的团队,参与了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基层诊疗规范委员会、河南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及中国NOSES联盟河南分会主办的“诉说衷肠——第二期腹腔镜、机器人NOSES精英培训班”,并携带了多项创新产品亮相会场。
“推动国产医疗器械进步,不能只靠实验室,更要走进手术室。”李明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真正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技术,必须接受临床的检验与医生的认可。这也正是奕龙微创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多地学术交流平台、医疗大会及实操培训场合的原因。
本次的精英培训内容围绕NOSES术式展开,该术式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结、直肠恶性肿瘤,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具有体表无较大创口、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术后恢复较快、保留患者腹壁功能等优势,在行业内得到了积极推广。在实操与教学过程中,奕龙微创带来电动管型吻合器获得了极高的关注,成为医生争相体验的“明星产品”,被评价为能够大幅度简化NOSES术式实操的优秀器械产品。
李明在现场表示:“如今的微创外科领域需要更安全、更智能的器械作为支撑来赋能中国医生,这也正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为医生带来更多便捷,为患者带来更少创伤,最终引导向更快恢复的治疗方案。”
技术创新的领路人:打造中国“智能吻合”平台
奕龙微创自2022年成立以来,就自我定位为“高端智能微创器械”的创新型企业。短短数年,奕龙微创便不负众望地推出了包括电动腔镜切割吻合器系列产品、CECULINTEL®电动管型吻合器和Endstrc®多通道单孔穿刺器在内的多款拳头产品。其中多项技术获得全球独家专利,标志着国产微创器械在高端领域突破“卡脖子”瓶颈。
以奕龙微创目前正在推广的电动管型吻合器为例,该产品通过临床队列与倾向匹配评分研究证实,在结直肠与食管切除术中,吻合口瘘率较传统手动器械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该产品在闭合力、击发稳定性、成型精度等方面,均实现对手动器械的颠覆性提升——闭合力是传统的5倍以上,击发抖动降低70%以上。对于这些数据,李明常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更好的国产替代,更是全球领先。”
临床看得见的成绩,是“实干+研发”的结果
不仅如此,李明还推动了创新的研发模式。他积极邀请临床医生进入实验室做模拟手术反馈,这种“医生参与产品设计”的研发模式在行业内颇为少见。李明颇为看重临床医生给予的反馈,“一线人员最清楚什么样的产品用起来顺手、设计到位,而且对患者真的有帮助。他们的意见对我们设计改进非常有价值。”他这样说道。
也正是在李明的坚持下,自创业初期,奕龙微创就拒绝了“模仿+低价”的老路,而是将技术创新作为立企之本,不断坚持推陈出新。奕龙微创目前握有多项创新专利,并且还在积极投入研发。为了支撑不断扩大的研发任务,公司还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机制,进行多个包括器械材料、生物兼容性、AI识别系统项目在内的的联合攻关,力求在科技创新与临床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加速新技术的落地转化。
“把技术做进去,也把温度带出来”
医疗器械的最终落点,永远是病人。奕龙微创从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清晰目标:不做“只在招标目录上能看见”的设备,要做“手术台上能真用得上的技术”。
“我们不是在‘做产品’,是在把技术‘嫁接’到人和治疗之间。只有当医生用得顺、病人恢复快,我们才算成功。”李明这样解释他们的产品哲学。
这份“技术有温度”的理念,也正在江苏省医疗系统中悄然扎根。近年来,随着李明带领奕龙微创积极参与各类医学研讨会,持续深入医院一线走访交流,越来越多医生开始关注并认可国产微创器械的实力。奕龙微创不仅是这场变革中的亲历者,更是带领中国微创医疗器械走上新的发展之道推动者。(梁 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