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不是“老年必经之路”!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中老年男性会遇到这种情况:夜里频繁起夜,尿急难忍,排尿呈滴沥状……这些很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发出的信号。
目前,前列腺增生已成为困扰男性健康的常见问题,但大众对它的理解却常常停留在模糊甚至错误的印象中,要么拖延不治,要么盲目用药,反而让病情雪上加霜。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那些关于前列腺增生的误区。
误区一:“年纪大了都这样,不用管”——拖延可能拖出大问题
不少中老年男性发现自己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时,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正常现象”,觉得没必要特意治疗。但事实上,前列腺增生并非“衰老的自然现象”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不容忽视、需要被关注的良性疾病。如果长期忽视,增生的腺体可能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尿潴留、膀胱结石、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出现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评估,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误区二:“症状消失就是好了,药可以停了”——擅自停药易反复
很多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发现尿频、夜尿多等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停药,觉得“病已经好了”。这种做法其实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症状缓解并不代表增生的腺体已经恢复正常。此时贸然停药,很可能导致症状卷土重来,甚至比之前更严重。就像治理河道,不能仅是一时疏通,要持续维护才能保持畅通。
误区三:“只关注症状,忽视整体健康管理”——药物治疗搭配日常管理才有效
许多患者只盯着排尿等症状表现,忽略了全身健康的影响因素。事实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的发展。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和憋尿,都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此外,情绪压力也可能影响自主神经调节,间接加重排尿障碍,因此心理调适同样不可忽视。
误区四:“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二者并不存在直接关联
确诊前列腺增生后,就会联想到前列腺癌,这是很多患者听到诊断时的第一反应。实际上,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逐渐增生压迫尿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排尿困难症状,属于良性病变;而后者则是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恶性肿瘤。虽然两者可能有相似的症状,如夜尿增多、排尿不畅等,但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并不会发展成癌症。定期体检、科学随访是关键。
误区五:“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早做早省心”——手术并非首选方案
一提到前列腺增生,有些患者就担心“早晚都要做手术”,甚至主动要求尽快手术。其实,手术并不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唯一选择,更不是首选方案。对于大多数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只有当增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出现并发症时,医生才会建议手术。而且手术也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注意护理和定期复查。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依然是主要手段。在日前召开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长沙市2025年络病学术会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文雄教授分享了夏荔芪胶囊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展现出的综合优势。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长沙市2025年络病学术会举行。
夏荔芪胶囊作为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创新药物,化裁自李东垣的“通关丸”,将“通”“补”“化”治法相结合,补而兼通,散结通络。多项研究显示,该药能显著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中医证候评分,对排尿无力、滴沥不尽、夜尿频多等症状效果显著,还具有保护膀胱功能的潜在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面对前列腺增生,我们既要正视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也不必过度恐慌。建立正确的认知、摒弃错误观念、及时就医检查、配合规范治疗,才是守护泌尿系统健康的正确打开方式。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应每年定期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让生活质量不受影响。(来源:北国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