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腿“行走”,是医者最美的姿态———记安康汉滨区中医医院眼科医生陶玛丽
在医院二楼眼科门诊,近日出现了一道独特而令人动容的风景:一位医生身着白大褂,戴着支架,单腿跳步“行走”,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问诊、检查。她,就是眼科医生陶玛丽——一位在自己受伤后,依然选择“逆行”上岗,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白衣天使。
意外受伤,她却说“放不下我的病人”
两周前,陶玛丽医生因意外导致脚部受伤,经诊断为右脚踝骨折。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和家人都建议她卧床静养。然而,面对满当当的预约和亟待复诊的老患者,陶玛丽医生犯了难。
“接到病人的求诊电话,我实在是说不出拒绝的话。很多病人很多都是从乡镇赶来的,要倒几趟车、花几个小时才能到。很多年龄大的患者还要就着子女的休息时间,提前很久预约,有的病情需要检查和连续观察,我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更不能耽误他们的治疗。”没有过多的犹豫,在伤情稍一稳定后,她便做出了一个让同事和家人都心疼又敬佩的决定:拄着拐杖回来上班!
单腿“行走”,是医者最美的姿态
于是,诊室里的景象变了。以往健步如飞的她,现在变成了单腿跳步。每跳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看诊、检查、开处方,这些她最熟悉的操作,如今都因一点点的距离和高度变得陌生而需要重新调整。
但不变的是她那专注的神情、温和的语气和专业的诊断。问诊时,她依然会俯身向前,仔细倾听患者的每一句描述;检查时,她会单腿站立,努力保持平衡,只为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冰冷的支架,成为她责任的支柱,撑起的不仅是她受伤的身体,更是那份沉甸甸的对患者的承诺。
患者心疼:“医生,您慢点,我们不急!”
陶玛丽医生的坚持,患者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许多老病号一进诊室,先是惊讶,继而转为深深的感动。
“陶医生,您都这样了还继续上班,真是太辛苦了!”“医生,您快坐下,慢慢来,我们多等一会儿没关系的!” ……
患者们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成了抚慰她伤痛最好的良药。她常说:“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奖励。他们需要我,我就在岗位上,这只是我的本职工作。”
同事眼中的“定心丸”,是责任更是信仰
她的行为也深深感染着科室里的每一位同事。同事们既心疼她,又被她强大的职业精神所鼓舞。同诊室的李峰医生说:“看到她都骨折了还在坚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努力?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陶玛丽医生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上了一堂最生动的职业道德课。
拐杖,支撑的是行走不便的身体;而内心的信仰与责任,支撑起的是一位医者崇高的灵魂。陶玛丽医生用她的“逆行”坚守,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敬业”——它不仅是在顺境中的全力以赴,更是面对困难时的不忘初心与挺身而出,像一道光,照亮了患者的康复之路,也闪耀着属于所有医护人员的、永不褪色的荣耀。(来源:汉滨区中医医院 胡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