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背景下的原创力量:记董燕在老年整合照护领域的探索与贡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如何建立健全适应老龄社会的健康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公共政策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网络。在这一进程中,董燕女士以其在老年整合照护领域的原创性研究和行业实践,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董燕毕业于兰州大学老年医学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现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兼任连云港市老年病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副教授,国际老年人减药合理用药组织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综合评估分会常务委员、老年医学科建设分会常务委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第一届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岗位上,她不仅承担着老年患者的临床救治任务,更通过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建设与服务模式的升级,体现出医学科学家的前瞻眼光与责任担当。
在科研与实践方面,董燕主持的“全球老年整合照护连云港试点项目”成绩斐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获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优秀案例特等奖。这一项目不仅在地方层面推动了医养结合的探索,还研发出一整套可操作的老年健康与照护综合评估和干预方法,帮助社区与临床机构精准识别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并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有效改善了老年群体的健康结局。
与此同时,董燕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指南的制定。在“《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在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标准》(WS/T845-2024)、《老年健康人群综合评估与干预指南》《围手术期高龄老年人跌倒预防规范》(CGSSJH202509)和《居家高龄老年人跌倒预防规范》(CGSSJH202510)等团体标准”的起草工作中,她作为主要参编者之一,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解决了长期以来养老区与医疗区之间资源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工作回应了国家对老年照护标准化、规范化的迫切要求,使我国老年照护的规范体系更加完备。
在国际舞台上,董燕同样展现了中国学者的实力。作为世界卫生组织ICOPE(整合照护)试点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她把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土实践结合,推动跨国合作项目的实施。这种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探索,不仅拓宽了我国在老年照护领域的国际交流渠道,也让更多经验得以被全球同行借鉴。
从政策视角看,董燕的研究与实践与国家顶层设计高度契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董燕推动的整合照护模式,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通过降低重复住院率、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她的研究成果不仅缓解了社会医疗资源压力,也增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韧性。
在学术领域,董燕积极发表论文,参与行业标准和指南建设,并获得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的推荐与认可。这些成果使她不仅在国内具备影响力,也在国际学术界逐渐树立声望。她的科研与临床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推动老年整合照护学科不断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医疗与养老领域将面临更多复杂挑战。董燕的原创性贡献,既是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也为我国老年照护事业指明了新的方向。她的工作不仅服务于本地社区,更在全球健康治理中贡献了中国方案。
在医养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董燕用专业精神与原创成果,诠释了一名医学科学家应有的担当。她的探索,既回应了国家战略的需求,也映射出中国老年医学在全球视野下不断前行的步伐。林卓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