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医疗 >

警惕先天性外斜视!南昌爱尔杨秋艳助16岁少年眼位与视功能双恢复

2025-09-26 11:15:29

  2025 年 8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的诊室里,来了一位 16 岁的患者小全。与其他斜视患者不同,小全的眼位问题从出生起就存在 —— 自出生时,家人便发现他的眼睛向外偏斜,起初以为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好转,可多年过去,不仅斜视没有改善,近些年来斜视度数还在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视物与外观,这让小全和家人愈发焦虑。为了彻底解决困扰,他们多方打听后,选择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寻求杨秋艳主任的专业帮助。

  接诊后,杨秋艳主任立即为小全开展了全面的眼部检查,精准掌握眼部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小全右眼裸眼视力为 1.0,视力状况良好;但左眼裸眼视力仅 0.12,佩戴 - 3.25DS 的眼镜后,矫正视力可恢复至 1.0。在眼位检查中,更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33 厘米看近物时,小全眼位向外偏斜 55 三棱镜度,且存在右高左 10 三棱镜度的垂直偏差;5 米看远物时,眼位向外偏斜 50 三棱镜度,同样伴随右高左 10 三棱镜度的垂直偏斜。更令人忧心的是,小全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完全被破坏。综合所有检查数据,杨秋艳主任明确诊断小全为先天性外斜视,同时伴有右眼下斜肌亢进与双眼屈光不正。

  考虑到小全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斜视问题已困扰多年,杨秋艳主任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为他量身制定了个性化的斜视矫正手术方案。手术中,杨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的手术技巧,精准完成每一步操作:为小全实施了左眼外直肌后徙 6.5mm、左眼内直肌缩短 5.5mm,同时针对右眼下斜肌亢进的问题,进行了右眼下斜肌鼻侧断端于下直肌颞侧向旁后徙 2mm、向后后徙 3mm 的矫正。整个手术过程有条不紊,十分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手术效果。

  术后恢复阶段,在杨秋艳主任的专业指导下,小全积极配合进行术后验光配镜,并坚持开展双眼视功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康复,小全的眼位成功恢复正常,原本受损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改善,他终于能像同龄人一样,用正常的眼位清晰视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自信笑容。

  谈及先天性外斜视这一疾病,杨秋艳主任进行了详细科普:“先天性外斜视属于先天性疾病,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早期(6 个月前)发病,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家族遗传因素。这类斜视大多为恒定性外斜视,较少出现间歇性发作的情况,且斜视角通常较大,往往超过 30°,仅靠配戴眼镜无法实现矫正,患者本身缺乏双眼单视的先天性条件,因此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常表现为双眼视功能不良,没有同时视及融合视,视网膜对应也存在缺如。”

  杨主任进一步补充道,先天性外斜视患者中,多数双眼可交替注视,这类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的屈光不正,病情与屈光、调节的关系并不密切,且斜视度数会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中枢性集合和分开不平衡、遗传因素、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 —— 具体可能是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不良、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层面的缺陷,也可能是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导致的先天性斜视。此外,先天性外斜视患者还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A-V 型斜视、眼球震颤等问题,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伴随神经系统异常和颅面畸形,整体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较差。

  “对于先天性外斜视的治疗,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 杨秋艳主任强调,“最好能在患者知觉异常建立之前,尽早通过手术矫正眼位,术后再积极开展视功能康复训练,最大程度争取恢复双眼二级和三级视功能,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视觉体系,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在此提醒广大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生后或婴幼儿时期出现眼睛偏斜的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前往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先天性外斜视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及时干预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视觉功能,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来源:中华网  资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