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医疗 >

雌激素补与不补:解码更年期的生命天平

2025-10-10 16:53:24

  更年期的到来,标志着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断崖式下降。这一变化犹如多米诺骨牌,引发泌尿生殖道黏膜萎缩、骨代谢失衡、心血管保护屏障瓦解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此时,激素替代治疗(HRT)如同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有效缓解潮热盗汗、预防骨质疏松及反复泌尿道感染;但随意补充或剂量失控时,子宫内膜增生、乳腺癌等恶变风险如同悬顶之剑,亟待科学权衡。

  靶器官的“枯萎”与外源性激素的修复力

  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泌尿生殖道、骨骼与血管壁,这些靶器官因激素撤退而“失活”。泌尿道上皮变薄导致防御力下降,病原体易入侵引发反复尿频尿痛;骨骼加速吸收钙质,骨密度每年流失可达2%-3%,绝经10年后骨折风险飙升。低剂量雌激素补充可精准修复这些靶组织:阴道局部用药改善黏膜屏障,口服制剂调节骨代谢平衡。但需警惕“过度灌溉”隐患——乳腺和子宫内膜作为高敏器官,长期超生理剂量雌激素刺激可能诱发细胞增殖失控,增加恶变风险。

  红妆陷阱:当“美容圣品”暗藏激素危机

  市面鼓吹“美容养颜”的蜂王浆、胎盘素等保健品,常含植物或动物源性雌激素。这些成分虽号称“天然”,但生物学效应与人体雌激素高度重合。高危人群如乳腺癌家族史者、肥胖女性(脂肪细胞自带雌激素合成能力),盲目摄入可能打破体内激素稳态,甚至成为癌细胞的“助燃剂”。更需警惕的是,部分“抗衰秘方”隐瞒成分剂量,长期累积后果难测。医学界共识明确:激素替代需基于个体化风险评估,由医生动态监测用药窗口,切忌自行“进补”走捷径。

  生命的天平从不倾斜。面对更年期的激素困境,理性看待生理波动、在专业指导下科学干预,方能守住健康与风险的微妙平衡。(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