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Week 2025 亮点 | 中国创新抗菌药康替唑胺 / MRX-5 携 7 项研究/报告登场,直击细菌感染治疗难题
2025年10月19日至22日,美国感染性疾病周(IDWeek2025)正在美国亚特兰大火热召开。作为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协会(SHEA)、HIV医学协会(HIVMA)、美国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和美国感染病药剂师协会(SIDP)等五大权威机构的联合年会,IDWeek是全球规模顶尖的感染病学术会议,堪称该领域的"奥斯卡盛典",备受全球瞩目。来自全球众多领域的国际专家、同道学者,正通过主题演讲、座谈会、海报展示、教育研讨、专家交流以及展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耐药防控、新发传染病、精准诊疗等关键议题,共同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寻求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盟科药业自主研发的康替唑胺和MRX-5共有7项研究/报告入选本届大会汇报与展示。这些研究涵盖了MRX-5新药研究报告;康替唑胺针对成人及儿童在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菌种的研究,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血液病患者、重症感染、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等多个疾病领域,并从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耐药机制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探讨。
01MRX-5:苯并硼唑类NTM新药登IDWeek,临床前+Ⅰ期数据优异,全球Ⅱ期即将启动
苯并硼唑类NTM专病新药MRX-5临床前及Ⅰ期研究成果喜人,即将在全球开展Ⅱ期研究,其体内转化物MRX-6038是一类新型的亮氨酰tRNA合成酶(LeuRS)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在LeuRS编辑位点形成螺环酯加合物,最终阻断蛋白质合成。
体外实验表明,当将MRX-5与现有SOCs(StandardofCare:标准治疗方案)联合使用可降低对SOCs的耐药频率。
MRX-5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显示:口服MRX-5在小鼠体内迅速转化为MRX–6038;剂量分次给药显示,MRX-6038的AUC0-24h/MIC与疗效密切相关;MRX-6038的MIC90为0.25mg/L,抗菌活性显著。
MRX-5Ⅰ期研究显示:MRX-6038在较宽的剂量范围内暴露量随剂量呈线性增加,在单剂量以及多剂量给药后,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MRX-5作为口服药物,其临床前和Ⅰ期研究展现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结果,有望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全球脓肿分枝杆菌的治疗注入新的希望。
02康替唑胺突破血脑屏障!华山医院团队研究中期分析数据显示其可穿透中枢,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提供新选择
在本届大会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张文宏、王璇教授团队,展示了康替唑胺片剂用于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药代动力学及血脑屏障穿透性研究(点击查看相关摘要),研究中康替唑胺表现出中等的脑脊液穿透率(9.04%–14.08%),有望成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一种治疗选择。
03康替唑胺攻坚结核/NTM病:长期抗结核治疗更优选,移植后分枝杆菌感染桥接治疗均显效
结核病和NTM病仍然是康替唑胺片研究的焦点领域: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文力、刘岩教授团队,报告了利奈唑胺与康替唑胺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致血小板减少的对比研究:时序特征、危险因素及临床决策启示(点击查看相关摘要),报告显示利奈唑胺暴露、高龄(≥65岁)和肾功能损害【eGFR≤60mL/(min•1.73m²)】是肺结核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康替唑胺未显示独立风险,因此是长期抗结核治疗中更优的选择,尤其适用于老年和肾功能损害等高危因素患者。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熊瑜、张玉霞教授团队,通过一项含康替唑胺全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单中心描述性分析(点击查看相关摘要)表明:与传统长程方案相比,康替唑胺短疗程方案在结核病治疗中具有可比的有效性和更佳的安全获益。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朱光华教授、孙熙木教授团队报告了康替唑胺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分枝杆菌感染回顾性研究(点击查看相关摘要),提示了康替唑胺是移植后骨髓抑制期治疗分枝杆菌感染的一种可行的桥接治疗方案。它未表现出显著的骨髓抑制或血小板植入延迟,可有效阻断感染进展,并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
04南方医院重症感染治疗新启示:相较利奈唑胺,康替唑胺或与更低血小板减少率及更高有效率有关。
在重症感染领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曾振华、左宇鑫教授团队,发布了利奈唑胺与康替唑胺暴露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小板水平影响的比较: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点击查看相关摘要),通过对重症医学科197例患者进行分析,提示重症患者中使用利奈唑胺或康替唑胺进行治疗时,相较利奈唑胺,康替唑胺的暴露或与更低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和更高临床有效率有关。
05儿童新方案!康替唑胺口服治疗儿童血液病患儿皮肤感染,耐受性与疗效双优
在儿童人群,除了前文提到的朱光华教授团队的回顾性研究,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晓东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张瑜教授、复旦大学传染病与生物安全研究所陈涛团队发布的康替唑胺在血液科患儿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点击查看相关摘要)研究显示,康替唑胺口服转换治疗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并具有潜在的血液学安全性获益,为进一步拓展药物在儿童患者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临床依据和科学补充。
IDWeek2025国际会议中,MRX-5和康替唑胺凭借大会报告、多项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充分展现了其在抗感染领域的潜力与价值。期待其未来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来源:业内资讯)
注:本文信息编译自大会公开日程,整理与呈现过程中我们力求精准,但鉴于信息量庞大且部分细节可能存在更新或补充,若有不准确之处,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目前会议信息仍在逐步披露中,部分细节或未完全覆盖,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因此,最终内容请以大会最终公布为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