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市老科协到恒口示范区考察调研蚕桑产业
健康导报讯 (记者 马 文) 4月29日,应安康学院蚕桑重点试验室、安康市蚕种场领导的邀请,安康市老科协在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老科协会会长黄秀玲带领下,一行10人来到恒口示范区安康学院蚕桑重点试验室蚕桑种植基地、安康市蚕种场、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地考察调研蚕桑产业。
在安康学院蚕桑种植基地,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矮化桑树触目可及,刚刚结出的新鲜桑叶散发出沁人清香,好一片“世外桑源”景象。
在张保华场长陪同下分别参观了安康市蚕种场、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康蚕桑科普馆。据张保华场长介绍,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创建于1956年,全场总面积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员工107人,其中科技人员78人。是集一代杂交种生产和三级原种培育为一体的专业桑蚕育种场,同时还是一家集蚕业新技术研发推广、蚕桑自然科学知识普及、蚕业文化研学旅游、蚕桑丝绸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点单位,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单位和陕西省农业系统“文明行业示范点”单位,陕西省科技厅在我场建立了陕西省蚕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次获得全国丝绸行业“创新企业”荣誉称号。注册的“金康”品牌已成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金康”牌蚕种每年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实现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紧密融合。
据悉,兴桑养蚕缫丝是安康“传统产业”,安康出土的汉代文物‘鎏金铜蚕’蜚声海内外,见证了千年丝路历史。近年来,安康市蚕种场和安康学院蚕桑重点试验室,为做大做强安康蚕桑产业,从选育新品种、栽植矮化良种桑树入手,在解决蚕种成活率上下功夫,攻克了养蚕过程中常见的病毒感染等问题,使养蚕、取卵、收茧、孵化等工序逐渐标准化,引进桑树品种资源800余份,建立桑品种资源圃100余亩。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上蔟、采茧和消毒防病及桑园机械化管理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完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一张蚕种能够产出的蚕茧产量,也从最初的60斤达到120斤。 同时研发桑黄菌、羊肚菌获得成功,桑叶茶、桑叶粉、桑芽菜、桑叶食品、蚕蛹食品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包括蚕茧、桑叶茶、蚕蛹食品加工、桑叶饲料、蚕丝被等在内的产业,蚕桑综合产值大提升,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安康蚕桑产业做出重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