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力排众难战雨季
自7月以来,陕北地区连续遭受数次强降雨侵袭,尤其是7月中旬的强降雨更是使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千里战线全面告急,出现部分油井断电停产、井站道路中断、围墙地基坍塌等险情,全厂生产进入应急状态。强降雨导致全厂沥青道路、砂石路、单井道路水毁严重,造成产能建设钻井、试油、投产等工作滞后,汛情波及范围广、受灾程度较为严重。
面对强降雨天气,采油三厂迅速行动,前线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洪防汛专项应急预案》,厂领导分别带领生产运行、工程、工艺、安全等部门分五路深入现场,掌握水毁状况、排查生产隐患,现场指挥生产自救。各基层单位不等不靠,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防洪防汛专项整治活动,积极组织生产生活自救,确保汛期队伍物资保障到位,预案演练到位、应急措施到位,抢险到位,扎实有效做好汛期的各项工作,严防不必要的事故事件发生。
各基层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分区域明确防汛责任人、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与任务。并组成汛期检查组在汛前、汛中、汛后不定期开展大站大库、井场道路、防洪堤防汛安全大检查,努力消除山体滑坡、道路损毁隐患。进一步完善防汛预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第一时间向厂运行部反馈受灾情况,及时汇报水情、雨情和汛情。并根据风险隐患的实际,结合生产经营和作业现场的地域条件、周边环境和可能出现的险情,对各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及时修订应急预案计划。从行动上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采油人的身影。雨后的30小时内,郝坨梁采油作业区干部员工奔波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整改隐患,维修设备,抢修光缆,回填陷坑,排除险情,雨后巡线……两天时间抢修单井道路48条约150公里、恢复砂石道路5条约40公里、巡查管线260公里、处理管线隐患12处、掩埋管线140余处、回填土方2万立方米。
作业区成立9个突击队、218名突击队员,对所辖区域的道路,沟底管线,敏感区域等按站点进行划分,由站点安排对道路排水渠,井场等易塌方处采取清理,取土夯实、改引水道、警示提醒等方式进行治理。及时平整、填埋、夯实生产区域内暗洞或暗沟,疏通站区内外排洪沟,排洪渠,踏实地平,确保井站无积水,不坍塌。对围墙裂缝、围墙倾斜用土里外加固,内顺墙根打防护堰,筑成挡水墙防止水侵入、浸泡墙根。对于有可能发生油气泄漏事件的重点要害部位,在辖区内管线跨越点制作安装拦油坝,现共累计完成水系、支流、干沟上打拦油坝34座,确保雨季前防洪,防汛工作扎实有效。
同时组织各驻井员工对管辖的道路、管线等重点部位进行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全面排查。并加强动态管理,针对生产作业实际和生产特点,密切关注气象形势,严格执行干部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守制度,全面研判天气形势可能引发的安全环保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对新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登记,对已不构成风险隐患的要及时销项,切实提高对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的认识,加强协同配合,将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作为预防突发事件的重点。
与此同时,根据采油三厂下发的“关于做好防洪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的通知”要求,认真清理防洪防汛应急物资、盘清库存。按照“统筹管理、科学分布、合理储备、统一调配、实时信息”的原则,结合历年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防洪防汛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全区共储备草袋子12000条、铁锨500把、十字镐150把、装载机3台、编织袋10000条、应急灯150把。在汛期中,对应急物资库存动态进行全面跟踪,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随时发放调运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故的物资保障能力。
根据天气预报,近期油区还会出现持续降雨,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洪灾面前,采油三厂科学有序高效组织防汛抗洪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通讯员 张小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