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岐黄薪火, 守护百姓健康
在沈阳的医疗领域,有这样一位杏林医者,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同行的赞誉。他就是沈阳第六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王卫。近日,记者对王卫主任进行了专访,深入探寻他在中医领域的深耕之路。
王卫主任身上散发着一种沉稳而温和的气质,眼神中透露出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坚定。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在中医全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和方法治疗各种疾病,尤其在脾胃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老年病,以及中医治未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王卫主任对中医的热爱,源于儿时的影响。他出生在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常常为乡亲们治病,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中药材和神奇的治疗效果,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中医的种子。“小时候,我就对中医充满了好奇,看到祖父用几服中药就能治好疑难疾病,觉得中医真的很神奇。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中医。”王卫主任回忆道。
带着这份热爱和梦想,王卫主任踏上了中医求学之路。他先后在多所知名中医药院校深造,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深入研究经典古籍。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勤奋刻苦,还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汲取杏林先贤的经验和智慧。毕业后,他进入沈阳市直的医院,开启了他悬壶济世的生涯。
在临床工作中,王卫主任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他认为,中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病情、体质、生活环境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治疗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王卫主任说。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王卫主任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身为一名优秀党员,他总是冲锋在前,2020年1月22日,辽宁沈阳新冠战役打响第一枪的时候,他便成为首批抗疫医生,在医院隔离房内,连续奋战近百天,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称号,期间他将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与中医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法!
在采访过程中,王卫主任还分享了一些他在临床工作中的感人故事。赵先生2014年开始不明原因咳嗽,起初并未在意,后来体检中发现右肺恶性肿瘤,经过当地医院手术及术后靶向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023年3月,赵先生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就医发现脑转移瘤,通过靶向治疗予以控制;之后症状再次加重,9月份接受了脑分流治疗、脑灌注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又过了一个月,赵先生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模糊、吞咽困难,经当地医院治疗始终未见缓解,并且此前的靶向治疗出现了耐药情况,治疗被迫中止。彼时的赵先生随时有生命危险。当地医院已无计可施,但是家属始终不愿放弃,最终得知王主任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显著,家人为了不留遗憾,便带着赵先生登门求医。
“患者入院时状态非常差,这一点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王卫主任表示。赵先生当时左侧肢体肌力0级、上下肢体无法自主活动,只能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同时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喉间痰鸣明显,不能自主咳痰、咀嚼,只能依靠鼻饲饮食,体重也在持续下降。结合“胸部增强CT+肋骨重建+颅脑CT”等检查结果,赵先生被诊断为右肺腺癌术后(T4N1M1 Ⅳ期)、小脑继发恶性肿瘤、细菌性肺炎,并有轻度贫血、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癫痫。如何在赵先生复杂的病情中理清头绪、找到治疗方法?王卫主任结合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为赵先生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西医角度更换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并予以止咳、化痰、平喘、抗癫痫药物对症治疗,改善通气功能。
随着治疗的深入,“奇迹”在赵先生身上陆续发生。入院一个月,赵先生左侧肢体活动明显增强,言语困难缓解,可清楚对答,并能坐起。又过了一个月,左侧肢体活动进一步改善,左下肢可抬离床面,左上肢可缓慢活动并能触摸到面部。复查头部CT提示右侧小脑病灶缩小,赵先生的计算能力也在逐渐恢复。“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这也是我作为一名中医医生的价值所在。”王卫主任说。
对于中医的未来发展,王卫主任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医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王卫主任说。
在采访的最后,王卫主任表示,他将继续坚守在中医临床一线,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相信,在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