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医疗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助力233名西部儿科医师成长

2025-07-03 17:40:12

  近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第30期培训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办,16名来自青海的儿科医生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顺利结业。4年来,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共支持233名来自西部省份的儿科医师参加“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班,分别前往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的三甲儿童医院,接受为期3个月的一对一“导师制带教”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业务学习、案例讨论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

  为提升西部儿科医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改善当地儿科医疗服务质量,为西部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2016年2月,13名两院院士共同发起设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院士+博爱基金”。“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是该基金首个落地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展30期培训班,培训新疆、贵州、青海、内蒙古、云南、宁夏、陕西、四川、湖北、甘肃等地儿科医师591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小儿泌尿科科室托管培训1期。自2021年4月起,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与“院士+博爱基金”合作,已支持开展12期培训班,惠及贵州、四川、宁夏、青海、陕西、甘肃儿科医师233名。

  据了解,“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设计紧扣西部儿科临床需求,涵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儿童心律失常药物调控、新生儿重症监护、儿童气管镜治疗等治疗技术。接受培训的医生返回所在医院后,应对特定儿科疾病的能力显著提升。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的儿科主治医生纪睿灵学习到一系列儿科呼吸诊疗知识。返岗后,她与团队开展支气管镜治疗,让这项曾经在当地是“高风险”的技术成为救治重症肺炎患儿的常规手段。

  来自陕西汉中三二〇一医院的乔婕医生,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深入学习了儿童血管瘤的诊疗手段。她敏锐地发现,华西二院针对儿童浅表小血管瘤的外用药物联合局部注射的方案,不仅操作风险相对较小,医院也无需承担过多的仪器成本。回到所在医院后,她牵头开展的这项技术应用,半年间接诊超30例患儿,随访率达80%,弥补了此前患儿要在外科、皮肤科等科室分散诊疗的痛点。

  培训还促进了一些西部医院儿科科室的成立。据介绍,“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支持西部地区医院按科室组队,对口进入培训医院进行研修,让学员使用先进设备、接触丰富病例,“沉浸式”学习前沿理念与管理模式,最终将经验带回家乡。第30期培训班中,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派出医生、护士共5人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胸外等科室参加培训,为此后设立儿科做好医疗技术人才准备。

  “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还帮助东西部医护人员建立了长期联系,并在必要时合作制定诊疗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刘医生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培训期间,学习了使用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回到当地后不久,刘医生就接诊了一名败血症新生儿,然而,其所在的妇幼保健院当时并不具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刘医生立即联系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主任医师步军,共同决定改用腹膜透析,并辅以呼吸支持的替代方案进行紧急治疗,帮助患儿脱险。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在政策支持下,西部省份有望进一步加大儿科医疗资源的投入,持续改善医疗条件。据悉,由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支持开展的新一阶段“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班已于近日正式立项。未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与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继续携手,帮助更多西部儿科医生提升技能,促进儿科事业发展。(来源:北国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