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天下第一痛”!多学科协作为91岁老人解除顽疾
91岁的陈奶奶,两年前被确诊“三叉神经痛”,这种病发作起来痛感剧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
近段时间,陈奶奶的病情逐渐加重,连张嘴说话、吃饭,甚至轻轻皱一下眉头,都可能引发疼痛。原本开朗的她变得不爱说话,饭也吃不下,人消瘦了不少。
看着母亲备受折磨,女儿带着她来到西安大兴医院劳动北路院区疼痛科寻求帮助。
神经“漏电”,“小气球”就能修复
疼痛科一病区赵咪主任接诊后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建议通过微创手术来缓解疼痛。家属考虑陈奶奶年纪大,还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为了让家属更好的理解,赵主任打了个比方:
人的三叉神经就像一根“电线”,而疼痛就像是“电线”破损后“漏电”所致。这个手术不是把“电线”剪断,那样脸部会完全失去知觉,而是用一个“小气球”在它的“开关”处轻轻压一下,让它恢复“正常工作”,不再“漏电”乱疼。
赵主任详细解释了病情和治疗方案,家属商量后说:“看着老人这么痛苦,我们愿意试一试。”
多学科协作,手术有惊无险
陈奶奶入院后,疼痛科主任景海荣组织了麻醉、心内、呼吸等多学科会诊。各科专家共同评估了手术风险与应对策略。景主任表示:“老人疼痛剧烈,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只要我们能控制好风险,就应当尽力为她争取手术机会。”
10月16日,手术如期进行。在景主任和赵主任的默契配合下,麻醉、消毒、穿刺等步骤有序推进。然而,就在要把球囊放进指定位置时,陈奶奶突然心跳变慢,情况危急。
赵主任马上撤出球囊,麻醉医生迅速处理,仅10秒钟,陈奶奶缓了过来。随后,两位主任再次小心操作,成功完成手术,陈奶奶平安返回病房。
高龄不是门槛
术后第二天,陈奶奶高兴地说:“这两年从没这么轻松过,那种要命的疼终于没了,现在只有一点点麻木感。”在疼痛科一病区赵咪主任团队的细致观察和康复指导下,陈奶奶恢复顺利,不久后便满意出院。
陈奶奶的再获安宁,让她的晚年生活重回正轨。也再次证明,对于高龄、高风险患者,通过严谨的术前评估、多学科的紧密协作以及医护团队的精准施治,完全能够实现医疗突破。(来源:西安大兴医院 李潇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