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抓手开辟人才培养“硬核”路径
为积极贯彻人才强院战略,聚焦新时代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公立医院建设。近日,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抓手、“内部培育、名师带教、外出取经、教学相长”为路径,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内部培育“强基石”
据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宝记主任介绍,该中心已启动“每日一学、每周一讲、每月一练、每季一考”四个一计划。各科室每日开展5分钟小课堂,利用5分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轮流分享,不断渗透,以“滴水穿石”的力量增长医护的专业知识储备,班子成员随机参会,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每周二为固定学习日,以业务类型为单元进行“排课”,按照“课表”讲课、听课,从而不断增强业务融合度,提升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每月开展一次基本理论、业务技能培训与内测,随时掌握本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查漏补缺,精准提升。每季度组织一次大考,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综合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倒逼职工自我提升。
名师带教“促成长”
该中心“引进”省内多家优质三级医疗机构中业务能力强、“育苗”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等14个科室的专家轮流坐诊,开展多维度教学查房带教活动,医生根据学科、岗位、自身专长及业务需求随诊学习,截至目前专家坐诊47次,查房带教16次。
同时,邀请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加盟”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与辖区慢性病患者管理4746人,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解读体检报告1200余人次,孕产妇及新生儿家庭访视23户。失能、半失能等行动不便、就医不便的老年人免费上门体检和入户巡诊服务55人次。
用真实医案,以名医“手把手”实地教学,使本中心医生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完成“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提升的转变,把“接力棒”真正传到医务人员手中,以增强内生动力。
外出取经“造尖兵”
每年选派5-10位骨干前往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经派出医务人员16人次,在康复科、眼科、皮肤科、医保科累计培训52个月,汲取先进的医学理念、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打造科室“领头雁”,以头雁的担当作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引领前行精神,助力科室奔跑“加速度”。
教学相长“求发展”
作为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优选27位符合资质的医务人员组成师资团队,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年均培训学员30余人次,通过以教促学的方式,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增强工作价值感和成就感。
同时,每周四派出1名临床医生融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团队参与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学习,提升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与优秀者为伍,与智者同行,跟高手对弈,最终成为群众更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锻造了一支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队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病在社区、看病少花钱、容易又方便”的大好局面。
(来源: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牛雷朝 王凡 邵水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