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田园 畅游鄜州”2024年富县水稻插秧节暨旅游季推介活动开幕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农村秧活早,正是插秧好时光。为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2024 年5月21日在这草木葱茏、万物繁茂的初夏时节,红色直罗--秀美的胡家坡村,隆重举行“寻梦田园 畅游鄜州”2024年富县水稻插秧节暨旅游季推介活动。
插秧节的举办目的是让广大游客感受塞上小江南田园风光,亲身体验“勤奋应知劳作苦,碗中颗粒自觉香”的田间劳作乐趣。
直罗镇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优美的田园风光,积极打造“塞上小江南”旅游名片,努力提升“直罗贡米”品牌效应和竞争力,助推农业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及旅游+的深度发展,丰富旅游业态,让广大游客感受乡村之美、农耕文化之“趣”,推动富县旅游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出席今天水稻插秧节活动的领导有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晶同志,县政协主席邢世成同志,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建军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东亚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剑茹同志,副县长辛永峰同志,县法院院长闫俊同志,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董小军同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国平同志。同时,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融媒体中心和其他社会各界朋友。以及直罗镇各行政村乡村振兴包联单位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联络员)、参赛选手(企业)和现场的农民和游客朋友们。
直罗镇党委书记丁小龙向本报介绍到:直罗镇水稻产业发展历史悠久,1400年前就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故得名“直罗贡米”。
富县“直罗贡米”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规范、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
近年来,直罗镇累计恢复水稻种植9800亩,所选水稻品种S35是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试验成功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伏的特点,产量稳定在每亩1300斤左右,出米量1000斤左右,亩均纯收入3500元。
直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顾富强说:直罗镇是以水稻产业为主导,按照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稻鸭共育、稻鱼共生、稻蟹共养等综合种养,有力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大米的有机质,以水稻产业深加工为抓手,建成年产300吨“直罗贡米”精选加工生产线1条,统一脱壳、分拣、包装,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年销售大米600余吨。同时完善胡家坡田园综合体各项功能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新建儿童水上游乐、围炉煮茶、露营烧烤、冬季滑冰等游客喜闻乐见的休闲旅游功能区。推出米皮、米糕等8种大米系列小吃,并注册商标。探索出春踏青、夏戏水、秋赏稻、冬滑冰的“四季游”模式。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助推了三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
下一步,直罗镇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红色直罗、绿色发展”思路,紧扣“用好红色资源、建强红色堡垒、激活红色引擎、发展红色经济、建美红色村庄”总要求。按照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研发“儿童粥米”、“大米汁”、“稻米油”等产品,推进大米精深加工,分级分价销售,丰富“直罗贡米”品牌内涵。引入第三方投资,建设胡家坡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餐厅等配套设施,新建民宿小院1座,稻田民宿2个、农耕酿酒小酒馆1院、露营基地1处,水上乐园、稻田小火车、无动力等游乐项目,不断优化完善景区旅游设施和运营管理水平。举办稻田风筝节、插秧节、音乐节、开镰节、溜冰节等节气赛事活动,与省、市、县旅行社、教育机构合作,打造互通互建精品旅游线路和研学点位,发展乡村休闲游+研学新业态。推广生产直罗米皮、米糕、米锅巴等特色小吃,形成以美食品鉴、“土特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推出极富稻田文化、农耕文化的本土文创产品,推进多产业、多业态组合创新,打造特色消费体系。依托直罗红色和农耕文化资源,串点连线,将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与周边乡镇形成优势互补的乡村旅游闭合圈,推动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带动集体经济收益和群众增收。
开幕式活动中,文艺团体、镇中心小学以及农民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举行了亲子插秧体验,让孩子从小知晓粒粒皆辛苦的不易,更让孩子知晓了粮食的来源 。同时举行了人工插秧比赛和机械插秧比赛,以及未插秧稻田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来源:延安富县 文/图 李树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