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牧歌:卓尔山草原记
陈高成
自西宁北行,过门源,越达坂,山势渐次隆起。当车盘旋至海拔三千一百米处,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辽阔的草原如碧玉般铺展在祁连山腹地,这便是被誉为“东方瑞士”的卓尔山草原。
时值八月,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远望祁连雪山,银装素裹,与眼前的绿野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四季在此交汇,构成一幅超现实的壮丽画卷。卓尔山并非孤峰,而是连绵山脉环抱中的高原盆地。草原地势起伏舒缓,如巨人精心修剪过的绿地毯,其间点缀着珍珠般的羊群和黑宝石似的牦牛群。
晨光初露,草原尚在沉睡。远方的祁连山巅已经染上了金边,而脚下的草原则笼罩在一层薄如蝉翼的雾霭中。我深吸一口气,高原的清冷空气带着青草和露水的芬芳涌入肺腑,刹那间洗涤了连夜赶路的疲惫。这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混合着泥土的质朴、野花的淡雅和雪水的清冽,仿佛大自然最本真的气息。
沿着木栈道缓步前行,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在这片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露珠缀满草尖,每一滴都像一个微型世界,折射着初升的阳光,闪烁着七彩光芒。我忍不住蹲下身,指尖轻触草叶,凉意瞬间沁入肌肤,带来一阵微微的战栗。这些露珠如同草原的泪滴,既纯净又脆弱,太阳升高后便会消失无踪,但它们存在过的痕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太阳完全升起来了,草原顿时焕发出勃勃生机。光线以不同的角度洒落,让草原的绿色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层次。近处是明亮的嫩绿,随着距离的推移,渐渐转为深沉的墨绿,最终在天际线与祁连山的雪白相接。这种色彩的渐变如此自然,又如此奇妙,仿佛是造物主最随性又最精心的一笔。
我选择在一处缓坡坐下,任由视线在草原上漫游。这里的草不像人工草坪那般整齐划一,而是各具姿态,高低错落,有的挺拔如剑,有的柔顺如发。微风吹过,草浪起伏,如同大地的呼吸,舒缓而绵长。在这片广阔的绿色海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城市的喧嚣、生活的烦恼,在这一刻都变得遥远而微不足道。
天空中,云朵的变化令人着迷。它们时而聚集成团,如棉絮般柔软;时而散作丝缕,如轻纱般飘逸。阳光透过云隙洒下,形成一道道清晰可见的光柱,如同连接天地的桥梁。有一束光恰好落在我前方不远处的花丛中,那些蓝色、黄色、紫色的小花顿时变得格外鲜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般熠熠生辉。
我走近细看,这些野花虽不名贵,却各具风姿。龙胆花蓝得深邃,金露梅黄得明亮,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白色小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绿草间。它们不像园林中精心培育的花朵那般娇艳夺目,却自有一种野性的美,坚韧而自由,在这高原之上静静绽放着自己的生命。
忽然,一阵疾风掠过,草原顿时变了模样。原本平静的草海泛起波涛,野花在风中摇曳起舞,云影快速移动,光影交错变幻。风声中夹杂着草叶摩擦的沙沙声,宛如大自然在低语。我张开双臂,任由风吹拂衣衫,感受着这份原始的力量。在这天地之间,人既渺小如尘,却又仿佛与万物融为一体。
午后,天色忽然转暗。乌云从山后涌来,迅速笼罩了整个天空。雨点大而稀疏地落下,打在草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没有躲避,而是静立雨中,感受着这难得的体验。雨中的草原别有一番韵味,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在为草原注入新的生命。草叶更加青翠,野花更加娇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雨水浸润后的清香。
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不过半小时,云开雾散,阳光重新普照大地。经过雨水洗涤的草原焕然一新,每片草叶都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最令人惊喜的是,天边出现了一道完整的彩虹,从草原的一端跨越到另一端,色彩分明而绚丽。我站在彩虹之下,感受着这如梦似幻的时刻,心中充满敬畏与感动。
时光飞逝,离别的时刻终究到来。夕阳西下,草原被染成金绿色,远方的雪山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我站在高处最后回望这片天地,试图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入记忆:草的起伏,光的舞蹈,花的姿态,风的低语,雨的洗礼,虹的奇迹。
虽然只是半日的相遇,但卓尔山草原已经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教会我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宁静,在匆忙生活中驻足欣赏,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美丽。这片草原不仅是一片地理景观,更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车行渐远,草原在视线中逐渐模糊,但那种开阔与宁静的感觉却长久地留在了心中。每当都市生活令人窒息时,我便闭上眼睛,回想那片无垠的绿色,回想阳光洒在草尖上的光芒,回想雨后彩虹下的震撼。这半日的草原之约,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长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内心草原,永远绿意盎然,永远宁静美好。
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不是征服了多少景点,而是在某个瞬间,与天地达成了默契,与自然产生了共鸣,从而让生命多了一份厚度,心灵多了一份宁静。卓尔山草原的半日,便是这样的时刻,短暂却永恒,简单却深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