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上的羊肉泡馍
晨雾还没散尽,罕井的早市已在朦胧里舒展开筋骨。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沾着细碎的尘土,被早起人的脚步碾出浅浅的印子,而蒸馍铺飘出的白气,像一层软纱,轻轻裹住了半条街的喧嚣。最先打破这份宁静的,是老芦家羊肉汤锅旁那声清脆的“咕嘟”,奶白色的汤汁在铁锅里翻滚,香气顺着风,钻进每个赶集人的鼻尖。
在陕西,多数人习惯把羊肉泡馍当作晌午或傍晚的正餐,可罕井人偏不。他们总在天刚亮透时,揣着自家的搪瓷碗,慢悠悠地往老芦家的摊位凑。邻居张大爷就是其中一个,他找了个靠炉台的矮凳坐下,从布兜里掏出刚买的坨坨馍,指尖捏着馍边,一下下往碗里掰。馍块要碎得均匀,碎到能吸饱汤汁才肯停手,指缝间沾了细碎的馍渣,他也不掸,只轻轻拢进碗里,像是怕浪费了这清晨的好滋味。
老芦师傅围着那条洗得发亮的蓝布围裙,站在灶台后已有三十多年。他的手粗糙却灵活,捞起一块熬了半宿的羊骨,看一眼汤的成色,便知道火候正好。抓起一把切碎的葱花和香菜撒进碗里,再舀一勺滚烫的羊汤浇上去,热气裹着香气瞬间腾起,引得旁边等餐的孩子直咽口水。递碗时,老芦师傅总会多舀一勺肥瘦相间的羊肉,笑着说句:“早上吃饱,一天都有劲儿。”
不远处的桌旁,食客正低头喝汤。他用勺子舀起浸满汤汁的馍,慢慢送进嘴里,额角很快渗出细密的汗珠。“师傅,去年雪天你给我多加的那勺辣子,到现在想起来还暖呢!”他抬起头,声音里满是笑意。老芦师傅手里的勺子没停,笑着应道:“天凉,就得吃点热乎的。”
太阳渐渐升高,早市上的人越来越多。卖菜的吆喝声、自行车的叮铃声,还有老芦家汤锅翻滚的“咕嘟”声,混着浓浓的羊肉香,在罕井的街巷里散开。路过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望着那升腾的白气,仿佛能尝到那碗热乎的羊肉泡馍,尝到属于罕井清晨独有的温暖。多年后,那些离开罕井的人,想起家乡的晨光,总会先想起老芦家的羊肉泡,想起那碗裹着烟火气的温暖,在记忆里久久不散。(吕世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