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与帕金森过招:当西医的“交警”遇上中医的“园丁”

2025-10-27 09:10:56 富顺县中医医院 王丽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无比精密的指挥中心,里面住着一位勤劳的“指挥官”——多巴胺。多巴胺指挥官负责调度我们的一切运动:走路、端杯、写字、微笑……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警,确保神经信号这条繁忙的公路畅通无阻,让我们的动作行云流水,优雅自如。然而,有一天,一位名叫“帕金森”的不速之客,悄悄搬进了这个指挥中心。

  第一章:“交警”在减少

  帕金森先生是个沉默的“拆迁户”,他并不搞大规模破坏,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缓慢地“劝退”我们辛勤的多巴胺交警。随着交警数量不断减少,大脑城市的“交通”开始出现异常。

  最初,只是一些小小的“堵车”征兆:

  红绿灯失灵(肢体震颤):手或脚在完全放松时,会不由自主地“点头”晃动,像揣了个不停抖动的手机,或者像在默默搓丸子。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信号,其实是神经回路在“空转”,因为缺少了交警的“停车”指令。

  道路变窄(肢体僵硬):肌肉变得紧绷,像是齿轮生了锈。别人感觉轻松的动作,对患者来说却像在黏稠的糖浆里运动。转身、起床都变成了一项需要计划的“工程”。

  车速限行(动作迟缓):走路步子变小、变慢,写字越写越小(“小写症”),面部表情减少(“面具脸”),眨眼次数都变少。这不是冷漠,而是指挥中心下达“行动”指令的效率变低了。

  第二章:这不是一场“闪电战”,而是一场“持久战”

  与中风等“急性子”的疾病不同,帕金森先生是个非常有耐心的“慢性子”。它的到来常常悄无声息,可能在数年前,只是以一个微小的信号敲门:嗅觉失灵(闻不到咖啡的香气),或者一个无人注意的梦境——在睡梦中大声喊叫、手舞足蹈。

  第三章:我们如何与这位“室友”谈判?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请帕金森先生彻底离开,但现代医学已经找到了多种方式与它“谈判”,甚至“共舞”。

  “特快专递”(左旋多巴):这是最有效的“外援”。我们可以直接给大脑补充制造多巴胺的原料,相当于给残存的交警们空投“加班餐”,让他们重新焕发活力。效果立竿见影,但需要精确计算“送餐”时间。

  “交通协管员”(其他药物):还有一些药物,能扮演“协管员”的角色,要么帮助延长多巴胺的效应,要么指挥其他通路来辅助交通。

  “道路施工与康复训练”:这是最重要的一环!运动,就是最好的“道路施工”。打太极、跳舞、快走、进行物理治疗……这些都是在告诉大脑:“这条路由我来守护!”运动能促进神经可塑性,相当于开辟新的“绕行路线”,极大地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高科技GPS”(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于部分患者,可以在大脑特定区域安装一个“智能GPS”(脑起搏器),持续发放电信号,帮助疏通“交通堵塞”,这是一项非常神奇的技术。

  第四章:中医的“整体调理”:把自己当成一块园地来耕耘

  在中医的视角里,身体更像一个有机的花园。帕金森的表现,常被归结为“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是肝。肾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肝肾不足,好比大树失去了根部的滋养,枝叶(筋骨)自然会枯槁、摇动。

  标实:主要是内风和痰瘀。虚到一定程度,体内会产生“风”,这风不是自然界的风,而是指“动摇、震颤”的病理状态。加上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使得动作更加不灵活。

  所以,中医的思路不是简单补充,而是当一位园丁,致力于改善整个园地的生态:

  滋水涵木(补肾养肝):这是治本。通过中药(如枸杞子、熟地、山茱萸等滋补肾精的药物)和食疗(如黑芝麻、核桃),来浇灌树的根部(肝肾),从根源上增强稳定性和滋养筋脉。

  平肝熄风:这是治标。用天麻、钩藤、白芍等药材,像一阵和风细雨,来平息体内那阵导致震颤的“邪风”。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用当归、川芎等药物,并配合针灸、推拿,像给板结的土壤松土,疏通被堵塞的“通道”,改善僵硬和迟缓。

  中西医合璧:1+1>2的共舞

  重要的是,中医和西医并非二选一,它们可以成为默契的舞伴。西药像“特效救急队”,快速控制主要症状。中医药像“长期调理师”,旨在改善整体状态,可能有助于延缓进程、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最终,无论是维修城市还是耕耘花园,核心都在于“人”本身。积极的康复训练、均衡的营养、乐观的心态,才是我们与这位“不速之客”和平共处,甚至跳出优美舞步的最强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