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从误解到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科学康复的新思维

2025-10-29 09:20:39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李浩

  腰椎间盘突出这几个字在很多人眼中等于不能弯腰、必须卧床休息,一辈子完了。恐惧是由于多年的错误认识,腰椎间盘突出是“病”而非不可逆的,它是身体的一个调节、修复和恢复功能的信号。真正意义上的康复不是逃避运动,而应该是重建身体的稳定性及自信心。

  一、误解:静养越多,恢复就越快?

  过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后要长期卧床休息不能活动,可是恰恰相反。长时间不运动,肌肉萎缩、关节僵化、神经敏感性提高,反而使腰痛更易复发。现代康复理念认为“合理的运动是疗愈”,在安全范围内肌肉的参与可以改善椎间盘的营养供给,调动人体自我修复功能。人不是用玻璃做成的,适度的刺激才对恢复起作用。

  二、真相:腰椎间盘可以“复原”

  大家以为椎间盘突出像掉了牙齿一样不会再长出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研究发现,有些轻度、中度的椎间盘突出几个月或一年后会自然复原或者被人体吸收。因为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分解外突组织,并依靠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一步步完成修复。这就需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修复的良好环境——保持腰椎的稳定、肌肉力量的均衡以及恰当的生活用力习惯。

  三、新思维:康复不是治“痛”,而是重建“动”

  很多人求医的目的就是止痛,但科学康复的重点并不只是减轻疼痛,而是要让人的动作重新协调起来。疼痛只是信号,核心肌群的深层肌肉无力才是关键。腰腹力量恢复了,髋关节灵活了,胸椎恢复正常活动,腰椎也就轻松了。腰椎要重回正轨,就要从简单的桥式、猫牛式、小燕飞开始,再慢慢加入稳定性和功能性动作,才能真正让腰椎恢复健康。

  四、修复的关键:生活习惯的“再设计”

  久坐对腰椎是隐形的杀手,每坐一小时就要起来动一动;搬重物时蹲下再抬要比弯腰更安全。睡姿也要留意——仰睡时,在膝盖底下垫个小枕头,或者侧睡时在两条腿之间夹个枕头,都能减轻腰部的压力。这些小调整,虽小却重,恰似修复中的关键拼图。

  五、心态:从“怕动”到“敢动”

  其实最难解决的,并不是康复的技术问题,而是心理方面。由于担心再次疼痛而越发不愿运动,最后又因此加重了疼痛。科学康复主张慢慢来,并不是说疼就表示有伤害,疼痛可能只是身体正在重新学习怎样去发力。从小幅度的动作开始,找到控制的感觉,恢复对运动的信任感,这往往是真正意义上的起点。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代表着“命中注定”的束缚,它告诉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姿势、肌肉力量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修复的过程,就是重新与身体配合的过程,让疼痛不再成为你的困扰,学习使用正确的手段去对抗它,运动又变成了一种可以让你再次活过来的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