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晕针不是“矫情”!护士教你如何预防与急救?

2025-11-03 09:31:35 郓城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梁淑娅

  在诊室或疫苗接种点,常有人突然面色苍白、冷汗直冒,甚至晕倒在地,这便是“晕针”。许多人误以为这是胆小或矫情,实际上,晕针是一种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心理、生理因素密切相关。护士教你科学预防与急救,让针刺治疗更安心。

  一、晕针的“幕后推手”:多因素共同作用

  1.心理恐惧初次注射者因紧张,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骤升;随后副交感神经反跳性亢进,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研究显示,约60%的晕针者存在“针头焦虑”。

  2.生理敏感空腹、疲劳、睡眠不足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偏低,易引发晕厥。女性经期或体质虚弱者,血管调节能力更弱,风险增加。

  3.体位影响长时间平躺后突然坐起,或注射时坐姿过直,血液滞留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可能诱发晕针。

  4.疼痛刺激个别患者对疼痛敏感,剧烈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发血管扩张、心率减慢,导致血压骤降。

  二、预防策略:从源头降低风险

  1.心理建设提前沟通: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曾有晕针史”,护士会调整操作节奏,如先聊天分散注意力,再快速完成注射。暴露疗法:若恐惧严重,可尝试“渐进式脱敏”:先观看注射视频,再近距离观察他人注射,最后自我尝试。

  2.生理准备避免空腹:注射前1小时进食易消化食物(如面包、粥),避免高糖或油腻食物引发低血糖或恶心。充足休息:前一日保证7-8小时睡眠,注射当日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

  3.体位优化平卧注射:对易晕针者,护士会建议平躺于治疗床,注射后静卧5-10分钟再缓慢起身。坐姿调整:若必须坐姿,可脚踩小凳,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关节,促进血液回流。

  三、急救措施:分秒必争的“黄金3分钟”

  若已出现头晕、恶心、冷汗等前驱症状,需立即:

  平卧休息:迅速躺平,抬高双腿15-30厘米,增加脑部供血。

  补充能量:口服温糖水或含糖饮料(如果汁),快速提升血糖。

  刺激恢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耳后、手心,或按压人中、合谷穴,促进清醒。

  保暖通风:解开衣领,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围堵造成缺氧。

  若患者意识丧失、脉搏微弱,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侧卧防误吸: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监测生命体征:每2分钟检查呼吸、脉搏,直至恢复。

  及时就医:若5分钟内未缓解,拨打120并持续急救。

  四、特殊人群:个性化防护方案

  儿童:用玩具或贴纸分散注意力,家长可抱坐于膝上,减少挣扎导致的疼痛加剧。

  孕妇:左侧卧位注射,避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同时备好氧气袋。

  老年人:注射前测量血压,若低于90/60mmHg,需先补液再操作。

  晕针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通过科学预防、及时识别和正确急救,完全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记住:提前告知医护人员你的状况,放松心态,配合操作,针刺治疗也能安全无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