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流感后咳嗽为何久不愈?“感染后咳嗽”的应对策略

2025-11-05 08:57:10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覃萍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患者经抗病毒、对症治疗后可在1-2周内好转,但部分人群流感症状缓解后,咳嗽却持续迁延,少则2-3周,多则1-2个月。从中医内科视角来看,流感后咳嗽久不愈并非单纯的“余邪未清”,而是与病毒侵袭后肺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密切相关,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耗伤肺脾之气,诱发慢性咳喘。

  一、中医解析流感后咳嗽久不愈:肺脾失调,余邪留恋为核心病机

  中医认为,流感多因“时行疫毒”侵袭人体所致,疫毒属外感邪气,首先犯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疫毒侵袭则肺卫失宣,出现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经治疗后,虽大部分疫毒被清除,但肺脏功能受损尚未恢复,且可能遗留“余邪”,加之患者自身正气不足,无力彻底驱邪,导致咳嗽迁延不愈,这是流感后咳嗽的核心病机。

  从具体证型来看,临床常见三类情况:其一为“肺阴亏虚,余热未清”,流感期间高热、咳嗽易耗伤肺阴,阴液不足则肺失濡养,虚热内生,刺激气道,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夜间咳嗽加重,或伴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其二为“肺脾两虚,痰湿内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流感后若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易致脾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停滞生痰,痰湿上犯于肺,阻塞气道,出现咳嗽痰多、痰白黏稠或泡沫状,伴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其三为“风邪留恋,肺失宣降”,疫毒虽去,但风邪未散,风邪善行数变,持续扰动肺系,导致气道敏感性增高,表现为阵发性干咳、遇风或冷空气后咳嗽加重,无明显痰或少痰,舌淡苔薄白。这三类病机并非孤立存在,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虚”“痰”“风”夹杂的情况,需结合具体症状辨证论治。

  二、中医辨证施治:内服外调结合,针对性缓解感染后咳嗽

  对于“肺阴亏虚,余热未清”证,治疗以“滋阴润肺,清热止咳”为主,临床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玉竹滋阴润肺,天花粉清热生津,川贝母、杏仁润肺止咳,若咽干明显可加玄参、桔梗,夜间咳嗽重可加五味子、百合。此类患者需注意避免食用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羊肉),以免进一步耗伤阴液。针对“肺脾两虚,痰湿内阻”证,治法为“补肺健脾,燥湿化痰”,常用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若痰多胸闷可加苏子、莱菔子,乏力明显可加黄芪、山药。饮食上建议适当食用健脾化痰的食物,如莲子、薏米、茯苓粥。对于“风邪留恋,肺失宣降”证,治疗需“疏风宣肺,止咳利咽”,常用止嗽散加减,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桔梗、白前宣肺止咳,百部、紫菀润肺止咳,若咳嗽剧烈可加地龙、蝉蜕,缓解气道痉挛。

  三、居家调护与预防:规避诱因,助力肺脾功能恢复

  首先要注意“避外邪”,流感后肺卫功能薄弱,易受风寒、风热等外邪再次侵袭,导致咳嗽加重,因此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或过热,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粉尘、油烟对气道的刺激;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避免干燥环境加重咽干咳嗽。其次要“调饮食”,遵循“清淡、易消化、养肺脾”的原则,肺阴亏虚者可适当食用梨、银耳、百合、麦冬等滋阴食物,如银耳百合粥、冰糖炖梨;肺脾两虚者可多吃山药、莲子、南瓜、鸡肉等健脾益气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甜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痰湿;风邪留恋者可适当饮用生姜葱白煮水,帮助疏风散寒,但需避免过量导致上火。

  此外,“调情志、适劳逸”也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流感后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烦躁;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让肺脾有足够时间恢复功能。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气伤阴,加重咳嗽。若咳嗽持续超过1个月,或出现咳嗽加重、痰中带血、胸闷气促、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肺炎、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其他疾病,避免延误治疗。

  四、结束语

  流感后咳嗽虽常见,但久不愈仍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慢性呼吸道问题。从中医内科视角来看,其核心病机在于肺脾失调、余邪留恋,治疗需辨证施治,兼顾祛邪与扶正,同时配合科学的居家调护,规避诱因、补充正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