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当亲人拒绝服药时:精神科护士教你如何有效沟通与应对?

2025-11-05 09:18:00 隆昌市精神病医院老年科 李悦

  在精神障碍的康复之路上,药物治疗是重要的基石。然而,作为家属,最心力交瘁的时刻之一,莫过于亲眼看着亲人将药片推开,或干脆否认自己需要治疗。面对这种情况,愤怒、焦虑与无助感瞬间涌上心头,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我们希望分享一些专业的沟通策略与应对方法,帮助您在这场“拉锯战”中,找到更有效、更温暖的支点。

  一、首先,理解拒绝背后的“为什么”

  任何有效应对的起点,都是理解。患者拒绝服药,很少是单纯的“不听话”,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原因:

  1.药物副作用的困扰:可能是嗜睡、体重增加、口渴或更难以启齿的功能影响。这些身体上的不适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

  2.病耻感与否认病情:承认需要服药,等同于承认自己“有病”。这对许多人来说是自尊心的巨大打击,否认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3.症状本身的干扰:例如,被害妄想的患者可能坚信药物是“毒药”;缺乏自知力的患者则根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

  4.对长期治疗的恐惧:担心一旦开始服药就要终身依赖,或是对未来失去掌控感。

  二、有效沟通“三步法”:从对抗走向对话

  当拒绝发生时,硬碰硬的指责和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请尝试将“你必须吃药”的对抗,转变为“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的对话。

  第一步:按下暂停键,共情倾听当冲突发生时,请先深呼吸,暂停说服。用平静、关切的语气询问:“我看你最近不太愿意吃药,是不是吃了之后感觉哪里不舒服?或者你有什么担心,可以和我聊聊吗?”此时,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他吃下药,而是打开他紧闭的心门。真诚地倾听他的感受,即使那些感受在你看来并不合理,但对他而言是百分百真实的。

  第二步:将“副作用”作为突破口,结成“联盟”如果问题出在副作用上,请向他表明,你们站在同一战线。“我知道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很讨厌,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它。下次复诊时,我们可以一起告诉医生,看看有没有办法调整,比如换一种药或者调整剂量。你并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问题。”这样做,能将你们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转变为共同应对困难的“战友”。

  第三步:转换焦点,链接服药与积极目标与其争论“你有病所以要吃药”,不如将服药与他希望达成的积极生活目标联系起来。可以这样沟通:“我记得你很想回去上班/希望晚上睡得好一点/想和朋友多聚聚。按时服药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这个目标,让你有更多精力去做喜欢的事。”这能让治疗从一个抽象的“任务”,变成一个达成心愿的“工具”。

  三、当沟通无效时,可以采取的务实策略

  1.善用医疗团队:及时与主治医生或护士沟通。我们见过太多类似情况,可以提供更个体化的建议,例如换用副作用更小的药物、使用长效针剂等。

  2.考虑长效针剂:对于口服药依从性极差的患者,可由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考虑是否使用长效针剂。

  3.建立服药常规:将服药融入每日固定流程,如早餐后、刷牙前,减少每次的决策压力。

  4.确保安全底线:如果患者因拒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伤人或自伤风险,请务必立即启动危机干预,寻求急诊帮助。

  四、结语

  面对亲人拒药,请记住,这不是一场必须立刻赢下的战争,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陪伴。您的冷静、理解与不放弃的态度,本身就是一剂良药。请勿独自承受所有压力,积极借助专业医疗团队的力量。康复之路常有波折,但每一次有效的沟通,都是在为最终的曙光积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