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宝宝出生第一口“洗衣粉水”?——咽下综合征的来龙去脉

2025-11-07 09:32:12 百色市平果市妇幼保健院 梁海娟

  “护士,孩子一出来就吐奶,还带点血丝,是不是我孕期吃辣吃多了?”“医生,娃刚抱到怀里就哗哗吐黄水,像洗衣粉冲开了一样,吓死人了!”产房外,几乎每天都有新手爸妈发出类似的灵魂拷问。他们眼里的小生命,第一声啼哭尚未来得及完全展开,第二口“呼吸”却先灌进了一嘴泡沫状、带血、带痰、带羊水的“怪水”。这口怪水,在医学上就叫“咽下综合征”。

  一、先给爸妈一颗定心丸:90%的“洗衣粉水”是生理大片,不是灾难片

  出生后的前几个小时,新生儿就会出现“三泡”特征:吐泡沫、吐羊水、吐黏液,颜色从乳白、淡黄到粉红不等,看起来像“洗衣粉水”,也像稀释的“蛋花汤”。这种呕吐,绝大多数会在24小时内自行谢幕,不发热、不腹胀、不抽搐,吃奶后不会喷射性狂吐,体重也不持续往下掉。医生给它打分:轻度咽下综合征,属于“生理大片”,不是“灾难大片”。

  二、它到底是什么?一张“配料表”拆给你看

  1.羊水:主要成分是水,另含少量蛋白质、电解质、胎儿脱落细胞,味道微咸。2.胎脂:白白黏黏,像冷掉的猪油,作用是保护胎儿皮肤不被羊水泡烂。3.胎粪:墨绿色、黏到能拉丝,由胎儿肠道脱落细胞、胆汁色素组成,正常情况下出生后12小时内才排出。4.母血:宫颈毛细血管在分娩时破裂,少量血液混进羊水,呈淡粉或铁锈色。5.细菌:如果产程长、胎膜早破,阴道里的“土著菌”也会逆流而上,羊水从“清汤”变“浓汤”,此时呕吐物可能带有臭味,医生就会警惕“感染性咽下综合征”。

  三、哪些娃更容易“喝高”?高危名单请收藏

  1.急产:产程<3小时,子宫像高铁一样呼啸而过,胎儿被“连汤带水”猛推出来,吞咽不及。2.羊水过多:羊水量>2000ml,胎儿泡在“泳池”,吞吐量大,胃成了“蓄水池”。3.胎膜早破:破水时间越长,感染概率越高,羊水变味,胎儿吞咽后刺激胃。4.宫内窘迫:缺氧→胎儿喘息样呼吸→大量吸入污染羊水,出生后呕吐物带胎粪,颜色辣眼睛。5.剖宫产:没经过产道挤压,胃内液体“库存”更多,但呼吸道液体排出反而少,于是“先吐为快”。

  四、医生在产房第一眼怎么判断?“三看一听”

  一看颜色:清亮、淡黄、乳白→安全;墨绿、深棕、大量鲜红→拉响警报。二看量:一次吐几毫升、一天<30ml→淡定;每次吃奶就喷射性狂吐、一天>50ml→警惕消化道畸形。三看状态:宝宝哭声响、四肢屈曲、面色红润→继续观察;反应差、呻吟、口周青紫→立即进行医学干预。一听家长描述:是否“出生还没抱就吐”、是否“每吃必吐”、是否“吐完还想吃”。

  五、要不要洗胃?让数据说话

  过去,很多医院“见吐就洗”,近年大规模回顾发现:洗胃会增加胃黏膜机械损伤、血钠波动、哭闹应激。因此,最新共识是:呕吐<3次、颜色清、生命体征稳→不洗胃,侧卧+间断拭口即可;呕吐>5次、颜色绿、带胎粪、有腹胀或胆汁性→建议转新生儿科,洗胃+禁食+胃肠减压;合并窒息、感染、消化道畸形→直接转新生儿科,该插管插管,该抗感染抗感染。

  六、爸妈能做点什么?四步“家庭减吐操”

  第一步:出生头2小时“先围观,再喂娃”。让娃右侧卧,护士用一次性吸管把口咽残余液体轻轻吸走,不着急早开奶。第二步:第一次喂奶“少量多次”。母乳5分钟/配方奶10ml,观察30分钟不吐每天再追加,切忌“一生出来就灌30ml奶粉”,胃瞬间变成“满罐”。第三步:拍嗝“竖抱三分钟”。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像“松紧带”还没长好,竖抱让空气升到胃底,轻叩背部,奶往下、气往上,分道扬镳。第四步:吐后“淡定三件套”。立即侧卧→纸巾拭口→观察面色。只要娃面色红润、哭声响亮,就别一边尖叫一边把娃倒立抖,越抖越吐。

  七、结语

  产房里的第一口“洗衣粉水”,其实是宝宝写给世界的一封“鸡毛信”:“嘿,我从羊水里毕业啦,胃里还有点旧宿舍的洗澡水,让我先吐为敬!”爸妈要做的,不是把信撕掉,而是读懂它、签收它,然后给它一个拥抱。24小时后,当宝宝终于稳稳地含住乳头,睁开黑溜溜的眼睛,你会发现,那口曾让你心惊肉跳的“洗衣粉水”,早已化作襁褓边淡淡的奶香。原来,成长从第一口“脏水”开始,爱从第一声不嫌弃的“我在”出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