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阻肺,你应该知道哪些内容?如何去防治和管理?

2025-11-07 09:35:49 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 杨静

  “爬两层楼就感到气喘吁吁,一到冬天更是频繁咳嗽,甚至吐出白色的痰液,难道真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自然衰退的表现吗?”许多中老年人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却未曾意识到,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实际上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发出的预警信号。慢阻肺作为一种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然而,由于大多数人对该疾病的早期症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治疗和干预时机。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慢阻肺的相关知识,学会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扰。

  一、先搞懂:慢阻肺是啥?别和“心力衰竭”“哮喘”搞混

  简单说,慢阻肺是肺部气道和肺泡长期受损致呼吸气流受阻的慢性疾病,像“给肺部装了‘隐形滤网’,呼气憋在肺里”。它典型症状是“长期咳嗽、咳痰、气短”,和“心力衰竭”“哮喘”易混淆,但有区别:心力衰竭多并发于高血压及心脏疾病,活动后感到心累、气紧;哮喘多在年轻时发病,气短、喘息常突然发作,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能快速缓解。慢阻肺多在40岁后发病,气短逐渐加重,咳嗽咳痰常年存在,症状难完全缓解且会恶化,严重时引发肺心病、呼吸衰竭。

  二、谁容易得慢阻肺?这4类“高危人群”要警惕

  慢阻肺多和长期不良习惯、环境因素有关,4类人要关注:①长期吸烟者,吸烟是“头号诱因”,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多,风险越高;②长期接触粉尘/烟雾者,如煤矿、建筑工人等,长期吸入物质会损伤肺部;③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小时候常得肺炎或曾患有肺结核或成年后反复感冒、肺部感染,会增加风险;④40岁以上中老年人,肺部功能自然衰退,叠加吸烟等因素,患病概率升高,男性更易患病,但近年女性患者也在增加。若属以上人群,又出现“长期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要及时做“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能早期发现气流受限问题。

  三、慢阻肺怎么治?别只靠“止咳药”,规范治疗分3步

  很多人得慢阻肺只吃止咳、消炎药,不知规范治疗需“长期管理”,核心分3步:

  1.控制症状:用对药物缓解“喘和咳”

  医生会依病情推荐吸入药物(以吸入药为主,副作用小):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乌美溴铵维兰特罗等,能放松气道;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替美维、布地格福等,适合病情重、频繁急性加重者;若患者痰多,可加用祛痰药,如氨溴索等。注意掌握吸入药物正确方法,可向医生或护士咨询吸入药物用法。

  2.预防急性加重:别让病情“雪上加霜”

  慢阻肺患者怕“急性加重”,每次会使肺功能下降,预防很关键:无禁忌证,建议每年常规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开诱发因素,如冬天少去人多处、雾霾天少出门、戴口罩等;急性加重及时就医,尽早控制感染。

  3.长期康复:做好“呼吸训练+运动”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别因“喘”不敢动,适当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有益。呼吸训练如:①“缩唇呼吸”,每天3次,每次10分钟;②呼吸操锻炼,每天2-3次,一次8-15分钟;③适度运动,如散步等,从每次10分钟渐增至20-30分钟,每周3-5次;病情严重者若患者出现缺氧需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

  四、日常管理:做好这4件事延缓病情进展

  除了治疗,日常管理也很重要,4件事需坚持:①坚决戒烟,若戒烟困难,可找医生使用戒烟药物辅助;②合理饮食,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吃油腻、过咸食物;③监测病情,每天记录情况,定期做肺功能检查;④保持良好心态,家人多关心,患者可加入病友群。

  五、科普小结

  慢阻肺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大多数患者能控制症状,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比如有人确诊后坚持戒烟、规律用吸入药、每天散步,5年后仍能轻松爬3层楼。别把“咳嗽气喘”当老毛病,早发现、早干预、长期管理,才能守住“呼吸自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