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脑出血的恢复期,家庭康复训练不可少

2023-06-08 16:19:40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于延玲

  脑出血是现代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患病原因是高血压。近些年,根据数据显示脑出血患病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脑出血患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虽然我国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创新,治疗效果明显提升,但是治疗后脑出血患者依旧会有后遗症出现,甚至会致残。因此,仅仅依靠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想要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恢复得更好,则需要配合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情况,促进身体多功能恢复,基于此,本文对脑出血的恢复期,家庭康复训练模式进行简要阐述,具体训练方式可进行以下几项内容:

  1.开展心理指导

  1.1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应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康复训练,针对脑出血患者不同情况及不同心理特点进行相应护理,家属应每日向患者普及脑出血疾病知识,向患者说明脑出血疾病并不是不治之症,需要患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克服心理障碍便可完全恢复,可以将身边痊愈的例子向患者讲述,不断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使其树立治疗自信心,除此之外,患者家属还应向患者普及积极完成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坚持每日进行康复训练,不可事事不做,要做一些生活上力所能及的事情,适当下楼锻炼,参加社会活动及娱乐活动,在患病期间,积极探寻生活的乐趣,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2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脑出血患者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可以促进脑出血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同样也是患者保持良好及乐观心态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家庭成员避免在患者面前有负面情绪,熟悉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技巧,每日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计划执行情况。

  2.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脑出血患者在恢复期时,应立即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康复运动可分为卧位训练、肢体被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以及坐站走训练等,肢体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好。

  2.1卧位训练主要内容:要求患者采取对抗异常姿势的体位为主,但主要姿势体位应经常变换,平均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一般来讲,通常会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除此之外,为了避免脚部下垂,可将木板垫在脚部下方完成下垂缓解。

  2.2肢体被动训练主要内容:对于脑出血患者治疗后早期恢复阶段,一般患者运动较为困难,无法自主完成康复训练,因此可由家属对其进行被动训练,避免出现关节痛及关节萎缩等情况,在此过程中,可被动对患者肩部、肘部、手腕部位、下肢膝盖部位以及脚踝部位进行训练,可采取前屈、内收、外展等多种方式达到运动目标,但应注意开展被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动作到位、运动强度等,避免粗鲁抬、压等,对每个部位至少做6次以上,平均每天开展两次,合理完成康复训练计划。

  2.3主动辅助训练主要内容:

  (1)将健康一侧的手指插入患病一侧的手指上,使健康手带动患病手完成辅助训练;

  (2)将健康一侧的脚插入患病一侧的脚下,使健康一侧脚带动患病一侧脚完成抬高动作;

  (3)用健康一侧的脚跟勾住患病一侧的脚背,使患病膝盖玩去,进而使患病下肢得到负重训练,此训练做好后,可以为患者今后行走奠定基础。

  2.4坐站走训练主要内容:

  在康复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病情将得到好转,通过肌张力的恢复,可使患者逐渐完成站立、行走等动作,在此过程中,家属应引导患者进行两腿分开,避免出现负重单腿的情况出现,当患者可以独自行走后,要纠正患者行走姿势,禁止在地上画圈行走。

  3.语言康复训练

  对语言的训练则要以说为目的,从容易到简单,一点一点地进行。首先应训练患者舌部肌肉及面部肌肉,使语言肌肉功能功能得到恢复;其次进行听力理解训练,引导患者观察家属说话时唇部动作与所发出声音的联系,结合图示达到理解训练的目的;最后进行书写训练,从书写患者姓名、年龄开始,逐渐完成抄写,在无干扰的前提条件下,完成康复训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