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护理
2024-11-06 15:54:1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惠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惠珍
一、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颈椎退行性病变。
二、临床症状:颈项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头痛、头昏、目眩、耳鸣,上下肢疼痛麻木,眼胀、眼沉、睁眼无力、视物不清、视力减弱等。
《黄帝内经》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真正伤害到颈椎的不是低头或是仰头,而是“久”——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肌肉过度紧张,产生静态损伤,进而形成颈椎病。
三、经络走向
从中医的角度看,颈部是全身经络的贯穿之处,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这里经过;颈椎后面的风池、风府、大椎等穴位,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四、常见发病部位:头、颈、肩、臂
五、常见症状:疼痛
六、病因:
(1)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2)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关键的原因。
(4)姿势不当: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特高。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5)慢性劳损:各种超过正常范围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
七、临床表现
1.颈部症状: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如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活动或者按摩后好转;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活动颈部有“嘎嘎”响声;颈部肌肉发板、僵硬;用手按压颈部有疼痛点;按摩颈部有韧带“弹响”,转动颈部不灵活等。
2.肩部症状:双肩发沉;肩部酸痛胀痛;肩部肌肉痉挛,按压肩部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劳累、久坐和姿势不当加重。
3.背部症状:背部肌肉发紧、发僵,活动后或者按摩后好转;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劳累和受寒背部不适症状加重。
4.头部症状:常在劳累后感觉半边头部或者整个头部发紧,头痛,休息后好转。
八、中医分型:
1.风火上扰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舌红,苔黄,脉弦紧。
2.瘀血阻窍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暗,苔薄,脉弦。
3.痰浊中阻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阴虚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苔薄,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弦。
九、治疗及护理:
1.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过度紧张及长时间持续保持固定姿势等,将导致神经肌肉的过度紧张,强化颈椎病症状。
2.用枕习惯:长时间低头工作、睡高枕或颈部外伤、外感风寒时,颈椎的生理曲度容易发生改变。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退变,神经受压及颈伸肌慢性损伤。枕头要软硬适中,高度以患者一拳高的距离为宜。
3.积极锻炼:正确的颈肩背部肌肉的锻炼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增加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有利颈椎病的恢复。颈部可做“米”字操,每天1-2次,每次5-10组,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4.局部热敷:缓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避免无领衣服,注意避免颈部长期受凉,如对着空调、风扇直吹等。
5.中医特色治疗:中药热熨、铜砭刮痧治疗、火龙罐治疗、拔火罐、药陶罐、雷火灸、耳穴压豆、耳部刮痧、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这些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6.常用穴位:大杼、颈百劳、风府、风池、大椎、肩井等,可每天予以穴位按摩治疗,每天1-2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支气管扩张症的危险信号与治疗要点 下一篇:肺的英雄联盟:与慢阻肺对抗的日常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