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浅谈中医内科如何诊断疑难急危

2023-06-21 15:29:57
陕西神木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世军
 
在临床中,针对疑难急危患者的诊治,除却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外,部分医院还积极加入了中医治疗。经过观察可发现,中医内科诊断疑难急危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很好的改善,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也借此得以显著提升。本文就围绕中医内科诊断疑难急危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中医对内科疑难急危病症的认识
中医认为内科疑难急危病症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包括内外因素交互作用、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衡等。因此,中医辨证施治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严格区分证候,对症施治。中医的治疗方式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手段,以及饮食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措施。
中医还注重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和分析,尤其是在急性期和危重症期,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治疗。同时,中医强调积极预防内科疑难急危病症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饮食起居调节、心理平衡、锻炼身体、预防传染病等多种方面。
由此可见,中医对内科疑难急危病症的治疗是基于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和分析,并注重预防和保健。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用,发挥综合治疗的作用,对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中医内科如何诊断疑难急危?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能够通过对患者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分辨疾病的证候,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合疑难急危病症的临床数据分析可发现,该类型疾病有着发病急、病症变化快和病情严重的特征,因此在中医内科诊断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如:
2.1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对于疑难急危病症更是如此。中医辨证要全面、详细、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确定病情性质、证候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而对症治疗。
2.2全面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中医内科诊断疑难急危病症需要全面、细致的体检,并结合现代医疗检查技术,如血常规、生化检查、B超、心电图、脑电图、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分析,以确诊病情,制订治疗方案。
2.3结合中西医诊断
对于某些疑难、急危病症,中西医诊断结合是必要的。中西医结合的优点在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经验和技术,提高疗效,缓解病情,并加速康复。
2.4多学科协作
中医内科疑难急危病症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通过交流、讨论、诊疗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中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密切的合作,如急救医学、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经科等,共同为患者建立患者的诊疗卡,并开展治疗和康复措施。
3.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患者因不适就医,中医内科诊断中发现患者存在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且有虚汗,口舌呈暗紫色症状,根据中医理论可判断为急性心绞痛。
治疗方法:从中医角度出发,医生对患者进行养心、护心治疗,对心阳进行补充,并通过三七、红花、甘草、桃仁、桂枝、陈皮、钩藤、人参、枳壳、五味子、麦冬等药物进行调理,患者的预后质量较好。
案例二:某患者因肠胃不适到医院就医,中医内科诊断中发现患者存在食欲不振,伴随有低烧,腹部感觉疼痛且无大便等现象,对患者腹壁进行观察时发现有肠道蠕动的现象,伴随有水声样的肠鸣,经中医辨证确诊为急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针对这一现象,中医治疗以理气化滞为主,注意调理肠胃,其中借助干姜、花椒、党参、蜂蜜、炒莱菔子等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部分医生在其中加入了大黄、枳实、君子和厚朴等,实现了温阳散结目标,患者的梗阻情况得以有效缓解。
总之,中医内科诊断疑难急危病症需要综合考虑病情,全面运用中医辨证、实验室检查、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协作等多种手段,以实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同时,要积极抢救,尽可能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