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防范心血管病,从高危人群入手

2023-06-21 15:33:42
山东淄博桓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护师    姚芳
 
       在众多疾病中,心血管病是最严重的一种。心血管病已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也是一种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疾病。如果能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做到普遍干预,并得到有效实施,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延长国民预期寿命,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1.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如果同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和吸烟中的三项以上危险因素,就视为心血管风险的高危人群。其中有经常出现胸痛、胸闷、恶心、出汗、气促等症状的人群;有较高的工作生活压力和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经常脾气暴躁的人都应该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他们也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人体长期的高血压会影响到心脏及大脑的血液供应压力,从而引起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脑出血。脂质的异常会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进而引起冠心病。糖尿病可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体重基数过大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衰,肥胖性心肌病,心律失常等最为常见。长期吸烟易发生血脂异常,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而这些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突发的严重因素。
       2.高危人群心血管病的防治办法
       针对高风险人群,给予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并积极改善其生活习惯,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步行是全世界最好的体育活动,其它如太极拳、慢跑、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登山、健身操、游泳等都是适合高危人群运动的选择。
       要做好戒烟和戒酒的准备,对于烟而言,戒掉总好过不戒,早点戒总比迟戒好。不能戒烟的话,每天不能超过四根。对于酒来说,少量饮酒是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但是不饮酒的人不建议用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喝酒的量,一般建议,男士喝酒不能超过50 ml,啤酒不能超过640 ml,红酒不能超过200 ml,女士喝酒不能超过一半。
       要注意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五谷类、根茎类作物、应季的蔬菜水果、高蛋白质类等食物。在家做饭时饭菜偏淡或正常,外出就餐时尽量保证少吃咸的食物,低钠饮食中钠的摄入量对防治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高危对象,在生活方式积极改善的基础上,也要注意监测其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尽量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不要大幅度的波动,通过实时的数据,达到督促高危人群长期坚持下去的目的,从而降低其发病风险。
       如果高危对象之前已经患有心血管病,定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及康复建议,能够有效帮助他们改善症状、防止病情进展和疾病的复发。对于这类人群,科学的运动,避免心衰,保持心肺的正常运动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他们身体的恢复。首先他们要注意不能憋气。由于憋气会增加胸腔的压力,从而影响到心脏的充盈,从而引起外周供血不足。当病人自身有不同程度的供血不足时,就会出现脑缺血、心绞痛等症状。
       其次,他们适合做心肺锻炼。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步行,慢走,快走,爬楼梯,爬斜坡都是很好的选择。在运动之前,将热身的时间延长,建议先从下肢、大肌肉群开始,让血液流动加快,然后再进行上肢和手部的肌肉运动,动作不能太大,给身体一个慢慢适应的时间。
        下午4点至6点锻炼身体。在秋季和冬季的午后,气温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都很高,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早晨的温度很低,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
锻炼的强度是按照心跳频率来确定的。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必须要达到目标心率,即(220-年龄)×(60%-80%),如果超过了,就说明运动量太大,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推荐一周3-5次锻炼,一次20-30分钟。  
       总之,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应从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方面进行。此外,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作为最易受到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的年轻人人群,看电视、玩电脑、用汽车代替交通工具,锻炼量已经大幅度下降,我们应该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年轻人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我们认为,在医生与病人以及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