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让我们一起认识介入医学——周围血管介入

2023-07-13 10:50:13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 白庚申

  介入诊疗是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新型治疗方法,其中包含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等方式,在近些年的持续发展中,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与外科、内科并肩的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有着不开刀、痛苦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其中周围血管介入在临床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下面我们就围绕介入医学——周围血管介入进行分析,向大家科普相关的知识。

  1.什么是介入医学?周围血管介入?

  介入医学又称介入性治疗学,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通路或者经皮、经血管等外科手段,将诊断、治疗和康复三个阶段进行有机结合的独特内外科结合学科。介入医学可以在不打开体腔或剖开组织的情况下对病患进行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开放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介入医学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肿瘤治疗、心脏病治疗、血管疾病治疗等。周围血管介入是一种介入医学技术,用于治疗动脉和静脉疾病,这种技术使用导管或导丝将小型仪器送进体内,通过皮肤、血管、组织缝隙或者气道进入病变部位,通过放置支架、球囊扩张、血管内注药、血管栓塞等手段治疗病变。周围血管介入的主要病症包括动脉闭塞性疾病、动脉瘤、动脉狭窄、血栓或栓塞、深部静脉血栓、门静脉高压症等。

  2.周围血管介入的临床优势你知道吗?

  周围血管介入作为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有以下优势:

  2.1创伤小

  周围血管介入无须进行传统的开放手术,只需要在皮肤和血管处进行小孔穿刺,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破坏。

  2.2恢复快

  周围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康复出院,较传统手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2.3并发症少

  周围血管介入在施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射线诊断和造影,但是由于现代介入医学设备的日益进步,施术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2.4带来的病痛小

  由于周围血管介入对于血管的干预非常小,患者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也相对较少。

  2.5可重复性好

  介入治疗对残留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如果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可通过多次周围血管介入来治疗。

  3.哪些患者适合周围血管介入治疗?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手术技术,使用导管将药物或手术器械送入被治疗部位的血管内,以达到治疗目的。该治疗方式适用于以下疾病:

  3.1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可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等。如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可用于下肢动脉狭窄、下肢动脉闭塞症等疾病,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腔内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等。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膜断裂或增生引起血管腔狭窄,可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可采用颈内膜成形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来恢复血管通畅。

  3.2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疾病,通常是指血管壁异常扩张的血管畸形。周围血管介入治疗通常用于治疗血管瘤的两种方法,其一,腔内栓塞术:该方法通过对血管瘤内的动脉进行栓塞,使得血管瘤内的血流减缓或完全阻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其二,腔内注射治疗:该方法是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注射到血管瘤内,以达到瘤体治疗的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注射硬化剂和放射性颗粒等。

  3.3血管炎

  大小血管炎和中、大型血管炎都可以通过周围血管介入治疗来缓解症状。血管炎是一类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的炎性病变,导致血管的变形,阻塞甚至破裂。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可应用于治疗一系列大小血管炎和中、大型血管炎,如风湿性血管炎常涉及中、小型血管,病变多为恶性,如破裂、溃疡、出血等,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可通过腔内成形术或内支架植入术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血管通畅。系统性红斑狼疮常涉及中、小血管,可导致栓塞、瘢痕及损害穿刺或插管部位等,周围血管介入治疗可用于开通闭塞管腔或置入支架等。

  总的来说,周围血管介入治疗适用于各种血管疾病,尤其是在介入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需要注意,介入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实际情况制订,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