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如何防治
2023-07-18 16:55:39
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心内科 延喜悦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即人体心肌供血冠状动脉血供出现大幅减少或者中断情况,导致心肌缺血,最终便会造成心肌坏死。一般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时间越长,心肌受损情况便会越严重,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儿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及时抢救,而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要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工作,才能有效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发作的情况出现。1.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救治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必须尽快尽早地予以抢救,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时的救治,要明确两个“120”原则,即患者发病后120分钟内是最佳救治时间,此时患者附近人必须尽快拨打120,以最短的时间将患者送往医院,这也是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能够得到保障的必要依据。
2.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多有十分明显的胸闷、胸痛感,同时还伴有冷汗、恶心、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有濒死感,且症状持续往往会超过20分钟。部分患者可能在发作后也没有典型症状,往往需要借助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或者心脏影像学予以实时检测。
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通常情况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只要符合以下3点中的任意2点便可确诊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1)持续性胸痛,此时患者心前区、胸骨会有闷痛、钝痛、压榨等症状,甚至背部也会有放射性痛,持续时间在20分钟以上,并伴有冷汗、濒死感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因此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等危急症状。(2)患者心电图明显改变,比如心电图ST段升高或者降低。(3)心肌标志物显著升高,胸痛、胸闷症状出现3小时后抽血化验,自身心肌酶会明显升高。
4.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措施
4.1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无论是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还是之前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经历的患者,都要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1)戒烟戒酒,因为烟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吸烟人群对比正常人群而言,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风险要高出3⁓4倍,所以戒烟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有利举措。同理,酒精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大幅升高,因此中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戒烟戒酒。(2)饮食上适度多吃新鲜果蔬,不吃油炸、胆固醇较高的食物,采取低盐、低热、低糖饮食方案,适度补充鱼类、坚果等食物,保障营养均衡,这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条件。(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比如采取有氧、无氧运动结合的形式,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以达到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目的。(4)及时干预三高,避免三高对自身血管造成损害,若体检发现自身存在三高,便要尽快听取医生建议,科学服用药物控制,这也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举措。
4.2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及时治疗
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及时治疗,已经确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群体,尤其自身血管狭窄的,必须谨遵医嘱用药或者选择可以疏通血管的治疗方式,比如冠状动脉支架、球囊扩张等,若病情严重可直接进行冠状动脉搭桥。
4.3定期复查实时调整
中老年群体要养成定时体检的习惯,同时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者之前已经发生过以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坚持定期复查,因为人体血压、血糖、血脂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即便服药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但这不代表就没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必须定期复查,第一时间发现波动后让医生实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起到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结语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必须坚定早发现、早治疗的120急救原则,平时生活中广大中老年群体,则要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自身的保健意识,定期检查、谨遵医嘱行事,才能远离急性心肌梗死侵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肾小球肾炎的危害你是否知道 下一篇:微创手术,解决胆结石的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