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也需用“心”治-聊聊糖尿病的心理护理知识
2023-07-21 16:35:25
山西长治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郭敏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今在我国中老人群中较为高发,此疾病尚无根治的治疗方法,只能够通过治疗来控制病情的进展,而大多数患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不利于病情治疗的开展。本文就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知识给大家进行一一科普。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患上糖尿病后,长期的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身心压力,进而使得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健康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心理护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帮助患者尽早摆脱一系列的负面心理,让其恢复自信,不仅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更能进一步的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 紧张、焦虑心理的护理
2.消极心理的护理
糖尿病的病程较长,需要终生治疗,这时有部分患者会认为终生用药治疗和生活管理,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其享受生活的权利,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对待疾病方面产生了消极情绪。针对存在此类情绪的患者,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当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用交流疏解法帮助其缓解情绪,并可适当采用宣泄法来帮助其发泄内心的怒气、苦闷,并通过详细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了解到通过有效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的,以此帮助患者树立与糖尿病做斗争的信心。
3.淡化心理的护理
有些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抱有淡化、无所谓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下患者将会不重视治疗、不重视生活管理,由此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针对此心理的患者,应当多与患者沟通,帮助其端正错误的认知,让其尽快接受患上糖尿病的事实,并向患者普及不有效控制疾病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以此加强其对病情的重视,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
结束语
心理护理贯穿于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心理护理是其他治疗手段无法代替的存在,也同样是药物治疗、生活管理开展的基础,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冷热酸甜,想吃不能吃---浅谈牙隐裂 下一篇:中风后遗症——中医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