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产后出血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
榆林市中医医院 汪绒
在孕妇生产后的24 小时内,如果产妇的出血量超了500 ml,就可以称这种情况为产后出血,其属于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并且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还会导致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进一步危及产妇生命。若失血时间较长,还可能引起产妇的脑垂体坏死,造成严重的垂体功能减退。目前,产后出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当中占据首位,令人“闻风丧胆”。那么如果发生产后出血,又应该怎么办呢?怎样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产后出血的概念
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出生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是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在产妇死亡当中占据首要因素,一般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在2%到3%,并且其中有80%左右的产妇产后出血在2小时左右出现。这种症状是严重威胁到产妇生命的,并且失血过多还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容易引发席汉综合征。
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机制障碍这几个方面。其一,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一般子宫收缩乏力会受到临产后使用镇静剂、麻醉剂过多的影响,还会受到子宫过度膨胀、膀胱或者直肠过度充盈等因素的影响。其二,胎盘剥离不全、嵌顿或者滞留等因素,也会导致产后出血。其三,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主要受到软产道裂伤急产、子宫收缩过强、产程进展过快等因素的影响。其四,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指产妇具有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疾病。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四个方面:其一,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大多在产后2小时内,表现为阴道出血增多,并且出现宫底明显升高、子宫轮廓不清、松软如袋状的情况。其二,软产道损伤多表现为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并且血液鲜红能自凝。其三,在胎儿娩出后,胎盘剥离缓慢或未剥离或剥离不全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一般出现30分钟后胎盘仍未娩出的状况,并且伴有阴道大量出血。其四,凝血功能障碍的表现较为明显,也就是血液不能凝固,难以止血。
产后出血的基本护理措施
1.做好产后出血护理评估
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首先要能够做好相应的护理评估,以达到对症护理,产生良好护理效果。
首先,应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护理。例如,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并且出血为间歇性伴有血凝块,可以适当按摩推压宫底,让积血流出,还可以使用宫缩剂帮助子宫变硬。
其次,应对产妇进行身体状况评估。主要包括观察出血量、观察是否有贫血和休克症状。观察出血量可以使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等。观察是否有贫血和休克症状是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等症状。
2.迅速止血,预防并发症
首先,在产后应当密切关注产妇情况,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建立相应的静脉通路,保障输血、输液、吸氧等运行正常,并及时纠正休克症状,改善大脑供氧情况,预防席汉综合征。
其次,对于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可以适当按摩子宫,一般可以采用经腹壁双手按摩子宫法以及腹部到阴道按摩子宫法,并遵医嘱注射宫缩剂。对于胎盘剥离后滞留者可以用手按摩,协助胎盘娩出。对于胎盘粘连和剥离不全,需要进行徒手剥离胎盘术。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使用一些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如果流血不止,可能要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对于软产道裂伤则要迅速找到裂伤位置,进行及时缝合。
3.预防感染
在产后出血缓解后,要严格预防感染。首先,要保持环境的清洁,注意做好通风和消毒,并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其次,要监测患者体温,每天4次。产妇还要能够保持会阴清洁、每日冲洗会阴两次,并注意观察恶露颜色和气味以及伤口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产妇以及家属一定要在生产前更加全面地了解有关生产的情况,能够及时判断产妇情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好产妇的产后护理,为产妇生命安全和宝宝健康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